這次跟隨曾雲風一起的則是史考特,史考特對於這次前往歐洲大陸之行顯得十分的興奮,更有些躍躍欲試。

作為海盜,他還沒有正兒八經的去過歐洲大陸呢,雖然他是英國人,但是他也十分清楚歐洲大陸對於海盜以及英國其實是不屑程度差不多。

英國國王還是神聖羅馬帝國的首席財務官和選帝侯,聽起來異常的搞笑,但是這就是事實。

大陸上的人對於英國人也並沒有太多的尊重,盎格魯撒克遜人在日耳曼人以及法蘭克人的心中算不得什麼,甚至有點蠻夷的味道。

所以曾雲風這次並不會以英國人的身份去往普魯士,因為這樣也許會帶來一些麻煩。

最好是以普魯士人的身份日耳曼人的血統前往,但是好在曾雲風還懂一些語言,至少不會露出太多破綻,再加上在普魯士潛藏的一些好手與曾雲風會合之後,能夠幫他遮掩一些形跡,免得出現一些預料之外的事情。

到時候沒有那麼多人的協助,加上資訊傳遞不便,人手調集也麻煩,遇到困難想要解決,可就不是如同海上那麼簡單了。

歐洲大陸雖然現如今看起來交通便利,但是歐洲大陸諸侯國林立,事情就會變得複雜許多。

而且曾雲風還不能確定格里斯艾倫現如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究竟是被人囚禁,還是被限制在某個地方,又或者是其他原因。

如果貿然調動人手突施營救,有可能會驚動某些人,到時候如果格里斯艾倫的情況並不是那麼糟糕,曾雲風反倒會弄巧成拙。

甚至浪費格里斯艾倫一片心血,這就有些得不償失了,甚至會造成一些麻煩。

德意志統一以前,勃蘭登堡普魯士、奧地利同為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最強大的兩個邦國。

從法理上來說,這塊地方並不屬於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的疆界範圍,只是因為後來勃蘭登堡合併為普魯士公國,勃蘭登堡普魯士作為整體這才成為德意志帝國的一部分。

在早期,普魯士這塊地方是塊蠻荒之地,最早的居民是古普魯士人,所使用的普魯士語屬於波羅的語。

與拉脫維亞人和立陶宛人才是同一個種族,直到12世紀時,德意志的殖民運動開始進入波羅的東海岸,這裡才漸漸開始發展起來。

而且最早的時候,普魯士人也並不是說現在的語言,但是在16世紀後逐漸同化為德意志人。

普魯士在16世紀還臣服過波蘭的最高權力之下的君主,直到1660年瑞典波蘭戰爭之中勃蘭登堡大勝,腓特烈威廉透過奧利瓦條約取消了波蘭對普魯士的宗主權,獲得了瑞典、波蘭等國對普魯士公國主權的承認,這才真正建立起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

到18世紀初,普魯士又支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國波旁王朝宣戰,藉此以換取國王的稱號,之後,普魯士的君主才加冕成為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一世。

從此才有了普魯士王國200多年的顯赫歷史。

由於繼承了當初條頓騎士團的軍事專制傳統,普魯士的軍隊向來軍紀嚴明,教育素質很高。

現如今的君主腓特列二世以驍勇善戰的著稱,他才剛剛繼位不久,就進攻了西里西亞,從而引發了奧地利的王位繼承戰爭。

透過這場戰爭,普魯士又獲得了奧地利附屬的工業園區,西里西亞一戰,腓特列二世也樹立了他軍事天才的個人榮譽,並將普魯士變成了一個軍事國家。

並且他還從伏爾泰那裡接受了啟蒙主義思想,改進了國內的司法和教育制度,鼓勵宗教和信仰自由,並扶持科學和藝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