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朱元璋開國以來,勵精圖治,事必躬親,甚至廢除了宰相,六十多歲依然自己批閱奏章,國家新興,貪汙腐敗也在他的主持下得以整肅。

可是經過洪武年間的嬴無垢知道,很多事朱元璋並沒有做完,如果那時的朱標沒有死就好了,天下也許會是另一個局面,朱元璋也不至於性格大變。

另外曾雲風曾做過永樂皇帝的官員,他深深明白兩件事,第一,若非雄主,無法統領天下,第二,做事不能優柔寡斷。

說真的曾雲風是跟過朱允文這位建文皇帝一段時間的,可是對於他平常時候各種考慮以及決斷曾雲風卻是嗤之以鼻的。

當時的曾雲風還是一部主事人微言輕,他沒有權利去勸那時的君主朱允炆,建文皇帝朱允炆也不會採信他的建議。

可是曾雲風知道任何當前的統治者必須要把軍隊握在手中,單說仁義禮智信忠孝悌這些的東西也做不來造反的事情。

上位者始終要明白一件事,他是國家最高暴力機器的掌權者,一切暴力的根源必須要長在皇帝的手中,這才能帶來國家的安康和穩定。

中原下五千年,每一代帶來世間的安穩和和平的君主必定是手握重權。

王朝統治者權力的頻繁變更最後只能帶來世間的動盪與安危,曾雲風對於此再清楚不過了。

大元朝廷換皇帝如同換韭菜,今天一茬,明天一茬,民間百姓苦不堪言,同樣各地官員吏員盤剝無度,這才導致民間百姓揭竿而起。

隨著黃河氾濫,天下隨即說出了那句口號:“黃河石人一隻眼,攪動黃河天下反。”

就這麼一句話,讓大原朝廷幾乎被摧枯拉朽,各地起義不斷,怎麼剿都剿不完,雖然各義軍參差不齊,有著各種各樣的戰力,可是各地義軍卻是團結在一起,一起攻打大元朝廷。

朝廷所謂的王師現如今卻是疲軟無比,曾雲風在少林寺山下與眾多騎兵一戰,導致汝陽王麾下騎兵精銳盡喪,更是在開封城一戰打出了義軍計程車氣。

一座堅城的攻破讓眾多蒙古人的兵卒士氣異常低落,隨著水長城防線的建立,關中之地以及渤海灣攻伐的開始,大元朝廷甚至是有些風聲鶴唳。

而登州水師順著嶗山灣而上攻擊遼東,甚至控制了渤海灣,一遍遍在遼西走廊肆虐,大元朝廷卻不敢輕易出兵。

丐幫義軍的水師令這些大員朝廷的官員束手無策,眾多大元朝廷的官員貪圖奢靡,安於享樂,至於打仗有些人早就不行了。

現今,諸多蒙古人的貴族早就已經不知道自己姓什麼了,從這一點來看,大元朝廷敗在義軍手裡,一點兒也不冤枉。

汝陽王察罕也許正是因為明白這個道理,才帶兵退往山西,鎮守山西行維護大都的側翼。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