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燧發槍,現在正在抓緊研製過程中,可是相對應的對技術的要求也更高,對工藝的要求也提升了一個檔次。

短時間內想要大批次的準備義軍部隊還不太可能。

而那些燧發手銃倒是研製出來了一部分,大多數也裝備給了起義軍的軍官,通常用於短兵相接處,用於自保。

而且燧發手銃通常打一發就結束,無法連發,不過,這在當前這個時代已經是很高階的火器了。

曾雲風繼續點頭,走向陳友諒部隊的炮隊,陳友諒部隊配的炮並不多,總共二十門,都是一個個傻大黑粗,炮口徑大概在十公分左右,這時候已經算是巨炮了,這炮光重量就達6000斤左右。

陳友諒興奮地介紹道:“舵主,這炮可真是厲害被,被士兵的人稱為神威龍門炮,一炮就可以將城門轟開,威力巨大,再配上開花彈,那可真是所向披靡。”說著陳友諒拍了拍炮身,曾雲風卻是不以為然。

這炮在曾雲風看來純粹就是博物館裡的老古董。

不過再想想當前的時代,曾雲風也就釋然了。

當前時代,這門炮已經是一個利器了,比之艦炮差上不少,但太重也拉不動,比當初的初期的龍門炮以及虎蹲炮等亂七八糟的臼炮,這炮已經是不知先進了多少倍。

最起碼他還可以進行距離,射角的調整,在經驗豐富的炮兵的操縱下,精度也還可以,尤其是用來攻城和守城簡直就是一個利器。

這也是丐幫義軍用來攻打重大城池的重要手段。

曾雲風之所以要讓他們緩慢的積蓄幾年,未嘗沒有把火器部隊更新換代、武器裝備更新換代的因素考慮在裡面。

同樣他們還要花還要囤積糧草,江南早期各地戰亂頻仍,起義不斷,有些起義軍跟土匪沒什麼區別,老百姓也是照搶不誤,導致民生艱難,現如今都收不上來很多糧食。

自從打通金蘭灣的航道之後,大規模的糧食被運到江南各地的常平倉儲存以備來日大戰。

戰爭可從來都不是拍腦袋或者說是拍桌子就可以決定的事情,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沒有長時間的積累,想打一場大的戰役,純粹就是異想天開,每場戰役所消耗的武器彈藥、糧草都是數之不盡的天文數字。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幾個字可不是白說的。

曾雲風拍拍炮身說道:“這門炮,哪幾人是炮手。”說著幾人當前站出來,對曾雲風行禮,“我幾人是炮手。”

曾雲風點點頭,“打兩發,我看看。”

幾個炮手迅速上前,給這門炮彈藥裝上火藥彈丸和火繩。

“預備,放!”

砰一聲巨響,地面一顫,在眾人看來是聲震數十里,在遠處一個目標十丈距離開外地方爆炸,剛才這一發打的是開花彈,可是看著這精度和距離,曾雲風也不禁搖頭,瞄的這麼準,一發炮彈居然能打得誤差這麼遠,要知道這可只有五百步。

一發過後,幾個炮兵紛紛快速清洗炮管重新裝填,動作行雲流水,可在曾雲風看來卻是慢吞吞如同龜爬,沒辦法這就是前裝炮的弊病。

即使是這樣,炮管在連續擊發了幾十發炮彈之後,同樣要進行短時間的冷卻,否則容易炸膛。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