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 明蘭的逆鱗(第1/2頁)
章節報錯
也是老太太沒有什麼警惕心,認為她院子裡的這些人都是她的心腹大多數都跟了她幾十年了,自己的兒媳婦也不會使什麼鬼招來給自己吃一些不適宜的東西,所以就放心的把這些東西吃了,如果是曾雲風,只要聞一下,就知道這些東西有毒。
可以說,千防萬防,家賊難防,太醫這個時候,其實已經看出來了一些問題但是不好說,幹太醫的最知道這個,跟當年的喜來樂一比,這個太醫真的是太有道行了。
太醫在宮中總會這些宮中人以及這些達官貴人家中的一些齷齪事情有接觸,有些事情如果你宣之於口,搞不好你的命就沒了。
這些太醫養成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習慣。
當年的喜來樂就是見人說人話,見鬼也不說鬼話,可把他一家子害慘了。
當年的靖王爺多信任他,他反把王爺的政敵一個個都治的活蹦亂跳的重新返回朝堂跟靖王爺作對,把靖王爺急得要命,這也是當年那個維新變法失敗的一個原因。
朝廷中的守舊勢力逐漸龐大,維新的這些新派人物再也沒有多餘力量和他們唱反調了,慈禧太后倚仗這些守舊勢力,反對維新,維新很快宣告失敗。
這位太醫在面對曾雲風和曾雲風的大娘子以及明蘭說起話來含含糊糊,很多事情藏在嘴裡不敢說,曾雲風不想聽這個太醫接下去說什麼,他已經知道結果了,而且正在詳細追查的路上。
明天早上應該曾雲風就能拿到全部的事情的過程,他也知道,這個太醫是有些懷疑自己的,因為自己並不是老太太的親生兒子。
太醫他正在猶豫該不該告訴曾雲風,他也知道面前的這個人可是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掌管著天下接近大半的財富,一句話就可以讓他萬劫不復,但是太醫心中也很疑惑,這位大人官聲不差,對老太太也孝順,不應該。
而且他的兩個兒子現在已經入朝做官,做的最好的就是盛長柏,現在已經是太常寺少卿,慢點兒的就是長楓,他的腦筋不靈光,沒有他哥哥的機靈,所以他現在也只是一個六品小官兒。
曾雲風家裡可以說一門三代進士,父親是進士,他的兒子是進士,曾雲風自己也是進士。
曾雲風也相信,如果一直這麼下去詩書傳家,很快這個盛家就會變成門閥世家。
他雖在朝中很少說話,但是並不意味著這些朝廷中做官的這些太醫不知道朝中哪些人真正能夠說話有分量,現在朝中並沒有設三司使,如果朝廷有三司使,是可以稱之為計相的。
現在在三司使說話分量最重的人就是曾雲風,幾乎可以說是一言九鼎,從這方面來看,曾雲風是可以頂上半個計相的,現在的三司使可是侵奪了好幾個六部衙門的權利。
如今的三司使真的可以說是一個龐然大物,幾乎凌駕在六部之上,僅僅和兩府相差一點點。
兩府就是大宋朝最關鍵的兩個政治機構,一個就是樞密院掌管全國的兵符,全國軍隊的賞罰任免。
另外一府就是政事堂,是中書門下尚書三省集合成的一個機構,其中因為六部的原因,所有尚書省被單獨被剝離出來,也是為了削弱丞相的權力。
宋朝的這些官員官職設定也很有意思,其實是沒有丞相這個官職,原先的是中書令行相權,後來慢慢地中書令也不設了,慢慢變成侍中行相權,然後侍中也不設了,變成了中書門下平章事行相權。
然後變成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行相權,後來就變成了宋朝之後的政事堂下面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一大堆,然後宰相變成了好幾種,根據他管理的館閣來進行區分。
政事堂被稱為東府,樞密院被稱為西府,這就是兩府,再加上曾雲風所待的三司,再加上三衙,就成了宋朝兩府三司三衙的特殊的政治體系結構。
三省六部制則被改的亂七八糟,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削弱丞相的權力。
不管哪一個朝代,除非是皇帝能夠事必躬親的,而且想累死自己的,這個人就可以不設宰相,否則基本上都需要設定一個宰相,不管這個宰相是以何種的名義設定,不管它是叫中書令是叫侍中還是叫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甚至是內閣首輔,這些都沒有關係。
宋朝一般會設一到三個宰相之位,這就是為什麼說宋朝是為群相制度,基本上最少的有兩個,一個的是非常非常小的現象,屬於特例。
明蘭來之後看到太醫的表情,把曾雲風打發走了,把大娘子也打發走了,把她的嫂子也打發走了。
明蘭獨自一個人找到太醫,太醫猶豫了一番還是把事情的真相告訴了明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