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彼時我軍投鼠忌器,敵軍則氣焰非常,無益於戰,京城之圍,還歷歷在目,又為何重蹈覆轍,擅迎趙王必將靡費銀錢,何如?如迎趙王,瓦剌拒之,又何如?敢戰否,能戰否。”曾雲風急切地問道。

“或任瓦剌坐大,使其再演邊患,邊疆百姓將士何其無辜,然趙王亦將終年苦寒於塞外,太后又何忍,長痛弗如短痛,彼時母子分離,太后日日以淚洗面,又何其苦也。”曾雲風拂袖下拜說道。

“今迎趙王,忠於國否?致黎民將士於何地?趙王本受尊位,瓦剌需禮遇於趙王,待我軍勝則恭送趙王歸,倘若如於大人所建言,彼時我軍投鼠忌器進退兩難,空耗錢糧,何如?”曾雲風攤開手問道。

這一番話把于謙都說懵逼了,曾雲風接下里這句話一下子給整個朝廷人定了心:“以戰鬥求和平則和平存,以妥協求和平則和平亡。”。

“迎趙王同此矣,妥協愈多,瓦剌愈加抵抗,愈妥協,迎趙王則愈渺茫。”曾雲風說道。

“而今趙王乃質,非其救命之藥也,今日已非昨日,今上在此,如若我軍仍投鼠忌器,彼時迎趙王難上加難,如皇上及朝中諸公心意已定,請速速決斷,此乃國戰,勝者存,敗者亡!”曾雲風拱手對著皇帝朱祁鈺說道。

眾多的朝臣議論紛紛,最後朝廷的決定是抓緊攻擊瓦剌部進攻西域,皇帝朱祁鈺也不希望在他的皇位坐穩之前他哥哥跑回來,最起碼要把太后的勢力瓦解掉才行。

景泰二年,大明王朝攻打亦力把裡,一統西域,西域商路重開。

景泰三年,大明擊敗瓦剌,收復整個草原部落,北元正式滅亡,趙王朱祁鎮被迎回大明朝,封在瀚海,已有一子一女。

景泰十八年,東北四島國霍亂高麗,大明出兵,東北四島國勢力崩潰,重新分為諸多小國。

景泰三十七年皇帝病逝,史稱景泰大帝,其一生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在土木堡之變之後,臨危受命以一己之力撐住京城圍城戰,北伐蒙古統一草原諸部,一統西域,是整個大明帝國疆域最大的時間段。

景泰大帝銳意改革,周邊及南洋西洋屬國盡皆俯首稱臣,景泰大帝在位三十七年是歷史上疆域最大,影響最廣的漢人王朝。

景泰朝是十五世紀下半葉到十六世紀上半葉力量籠罩整個亞歐大陸的霸主,海軍勢力遍佈南洋太平洋三三國洋以及大西洋,海外臣屬國分佈三三國尼西亞、南亞以及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三三國洋周邊、太平洋周邊。

景泰三十年,諸國前來大明朝賀,共有國家123個,是大明時期文風武力鼎盛的時代,此後50年後,中原大陸提前進入機械化時代。

“我要再看一眼這盛世的江山,才能瞑目!”曾雲風虛弱地從床榻上爬起來。

無數子孫和當地拍馬屁的官員環繞簇擁在歷經數朝的曾雲風身邊,生怕他出個意外。

站在正陽門的城樓上的他看著陽光重新撒滿整個紫禁城,曾雲風似有出神地喃喃得意笑道:“老和尚,終究,你沒贏!”

平寧侯陳言卿,字明德,歷經七朝享年147歲,諡號文忠,配享太廟,死後是歷朝歷代百姓香火最旺盛廟宇的神仙之一,有宋一朝文臣當屬範希文,有明一朝當屬陳明德,四徵蒙古,三下西洋,文武兼備,以天下為己任,直諫敢言,斷案如神,一生深的百姓愛戴,也是一位明朝書法大家。

陳言卿是明朝最鼎盛時期的大臣,被後世稱為是一生都活在天堂的文臣,家庭美滿,婚姻幸福,兒孫滿堂,也是明朝中大臣中最長壽的書香世家,養生有道,他的子孫個個也都很長壽。

有人說陳明德的長壽是因他所積累的福報,為此還有一首打油詩“長生求何東海邪,青史留名勸人學。人說七十古來稀,明德子孫逾耄耋。”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