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曾雲風的角度來說,這一戰一下子將蒙古人全部打殘,是勝了,可是從大明朝這些人的想法來說,這一戰可是損失重大,因為他們的皇帝丟了。

曾雲風將土木堡收拾一遍之後,給朝廷發去捷報也是噩耗,然後沿著長城一線重新佈防。

這一戰死了很多人,原先跟隨永樂皇帝宣德皇帝一起出戰的將領很多都戰死了。

曾雲風親自駐守在大同城,等待朝廷出兵的訊息,皇帝到底還要不要?

過了三天,戰果和損失已經完全統計出來,50多萬軍隊,曾雲風只帶了10萬軍隊在外,其中40多萬軍隊都是由英國公張輔等人帶領。

此戰大明總共損失兵馬10萬多,加上民夫接近於15萬,中間這段時間其他人陸續迴歸,損失最多的是糧草輜重,很多都被焚燒掉了,馬匹損失五分之一,很多都是在交戰的時候被殺掉了,總共接近四萬多匹。

重要人員戰死一大堆,太師英國公張輔,泰寧侯陳贏,駙馬都督井源,平鄉伯陳懷,襄城伯李珍,遂安伯陳壎,修武伯沈榮,都督梁成、王貴,戶部尚書王佐。

兵部左侍郎鄺埜,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學士曹鼐,刑部右侍郎丁鉉,工部右侍郎主永和,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鄧慄,翰林院侍讀學士張益,通政司左通政龔全安。

太常寺少卿黃養正、戴慶祖、王一居,太僕寺少卿劉容,尚寶少卿凌鑄,給事中包良佐、姚銑、鮑輝,中書舍人俞拱、潘澄、錢禺。

監察御史張洪、黃裳、魏貞、夏誠、申祐、尹竑、童存德、孫慶、林祥鳳,郎中齊汪、馮學明,員外郎王健、程思溫、程式、逯端,主事俞鑑、張塘、鄭瑄、大理寺副馬豫,行人司正尹昌,行人羅如墉,欽天監夏官正劉信等,序班李恭、石玉,還有樊忠,這些人基本上不是戰死就是都被殺了。

金銀損失被追回來了,損失倒是不大,但是大同,陽和,陽原,以及宣府,土木堡,懷來等地以及赤城等地,這些地方的老百姓可是被禍禍的不輕。

另一面,這次殲滅草原人部隊13萬,原來是12萬,後來陸陸續續的一些逃離的被長城各地守軍殲滅,這次幾乎沒有留下俘虜。

三個地方的戰役,基本上俘虜有5萬人,被曾雲風全部下令全部坑殺。

後來陸陸續續的一些又收留了一些俘虜,差不多有6000多人在太后懿旨下活了下來,此戰總共繳獲馬匹9萬,還有一大堆死馬。

戰鬥中光死的己方馬匹加上草原的馬匹就接近9萬。

估算一下這次入關的草原部落差不多有接近17萬到18萬,瓦剌也先說三十萬其實是有些虛張聲勢了。

這些草原部落可能有一些散到這兩道長城之間這裡的山嶺和林子裡去了,估計去抓一抓,也許還能抓到不少。

這次可以說是一次慘勝,結果也出乎曾雲風的預料。

他沒有預料到是,如此精銳的大明軍隊,竟然能被這些人帶成豆腐渣。

不過英國公張輔不是不知兵的人,他就是這些年老邁有些怕事而已。

這次,曾雲風也帶了自己的兩個孫子,出來歷練,即使這兩個孫子更喜歡唸書,更喜歡當文官,可是自己也是硬把他們揪出來。

這兩個孫子老早就想出來考進士做官,可是曾雲風不讓,把他們按在家裡好好的學習東西,現在這麼亂的時期,讓他們出來做官真的是找死。

皇帝身邊的文官武將死了一大堆,甭管是真正的忠臣還是溜鬚拍馬的,這些人都是很了不起了,臨陣能夠一死報君王的也不多。

他們兩個孫子之間,其中有一個肯定要繼承自己的爵位,這次出來也是讓他們見識一下怎麼打仗,平時在家裡,他經常一直教,可是不頂用。

兩個孫子一個叫陳諺蒲,一個叫陳諺蘇,曾雲風的大兒子陳謹英起名字也是這麼廢。(比你好很多了好吧!)

瓦剌部的也先,是這次戰爭是損失最慘重的,瓦剌不帶了接近8萬人,最後只剩1萬多人回到草原,可也先他也是收穫最大的,他把大明的皇帝朱祁鎮抓了回去。

這一次去中原進入關內,金銀細軟丟了個乾淨,他們什麼也沒劫掠回來就帶回來一個人。

可是也先一回到草原之後,蒙古諸部落就都紛紛找上門來了。

這次基本上的蒙古部落損失都不小,現在都是來找現在的瓦剌部算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