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海洋貿易所要交易的這些產品比如,茶葉,蠶絲,絲綢瓷器,以及大明朝的一些特別的商品,這些商品如果要佔用農田的,或者如果要佔用其他資源的,要進行合理的妥善的安排和分化,以免造成後面農田大面積改稻種桑帶來的惡劣影響。

現在明國還是要以農為本,吃不飽飯,其他的都是瞎扯,現在農業生產力和糧食儲存還遠達不到糧食自由,老百姓動不動就會吃不飽飯,一遇到戰亂和災荒之年餓死人都成了常事。

為了防止這些民眾為了這些海洋貿易的鉅額利潤拋棄自己的農田,使其荒蕪,導致整個江南地區畝產下降,現在整個國家最需要的還是糧食。

另一方面,也要提高糧食產量,這些才是最重要的事情,透過海洋貿易可以得來很多糧食作物以及優異的糧食作物品種。

這些也應該作為下西洋的活動的重要內容,下西洋可不僅僅是為了宣揚國家威儀,既要有面子,也應該有裡子。

但是這兩年的,應該說是這兩次下西洋,並沒有取得應有的成果。

曾雲風早年已經上了奏章給永樂皇帝朱棣,詳細的闡明下西洋的那些作用,他不僅僅是皇帝用來宣揚國威安撫周邊各國的一種措施,也應該將它推而廣之。

使它汲取最大的利潤和最大的利益,這樣的話,以後下西洋活動就能夠自給自足,不需要國家出動大量的力量來支援這種下西洋活動。

否則,以這種政治掛帥,而作為下西洋朝貢貿易而忽視經濟實利的,到時候會難以為繼。

在曾雲風的這張摺子上去之後,引起了太子朱高熾以及永樂皇帝朱棣的重視。

隨即又將鄭和拉到一起和幾位內閣人員一起商量了接下來的工作,而鄭和也正式的接觸了曾雲風,明白了他對海洋貿易以及各種海事海船的博學。

所以在第一次鄭和下西洋之後,就開始了大規模的的改造。

大力發展重型火炮以及各類商品貿易的分類以及各處港口,交易貿易繁榮民間貿易的各個政策的制定。

當永樂七年,鄭和再次下西洋,帶領著新的船隻滿滿的貨物以及交易的物品跟隨著大量的商貿船隊源源不斷地從整個大明朝的首都出發,然後沿途集結各地的商隊前往南洋,永樂十年鄭和終於回來了,帶著他的船隊。

永樂皇帝朱棣,聲勢浩大的見了他,能給的禮儀都給了他,可算是給皇帝朱棣漲了臉了。

鄭和的名號也長的不得了,內宮監太監市舶司總監事遠洋寶船隊指揮使鄭和。

鄭和這個人可以算是古往今來最厲害的太監,他的事蹟在歷史上是赫赫有名的,說起太監第一個就是他,永樂皇帝成就了他。

而且他這一次對外遠洋可不僅僅是運送船隊,還和其他國家打了一仗,你就說牛不牛吧。

鄭和的船隊回到太倉,無邊無際的船隊告訴人們,什麼是盛朝氣象,曾雲風看到意氣風發的鄭和想到,這個盛世要是能在自己死前不要結束該多好。

現在大明的疆域是最大的時候,遼東的黑龍江直到出海口以及松花家嫩江遼河流域全部加上外興安嶺全部在疆域內,根本不需要曾雲風像是朱傳武那時去收復。

現在的大明的疆域的拼圖缺兩塊,一塊是西域,一塊是蒙古,這兩塊地方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但是大明的力有未逮,西域現在被蒙古部落瓜分,大明的北面和西北都是都是孛兒只斤氏留下的汗國,東察合臺汗國,金帳汗國。

鄭和原來叫馬保,早年給燕王朱棣牽馬,後來的靖難的時候作為燕王的右前鋒,打起仗來是一點兒都不差的。

現在的鄭和經過了曾雲風的指導,他的戰船船隊如虎添翼,現在足跡遍佈整個南洋,印度洋,和東海黃海,他一回來,永樂皇帝朱棣的錢袋子就一下子鼓了起來。

這一下,永樂皇帝朱棣準備去打馬哈木,征伐瓦剌阿魯臺算是有錢了,省得他自己的便宜兒子太子朱高熾天天在他面前說,沒錢,沒錢,沒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