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四十一章 夏掌櫃人脈(第2/2頁)
章節報錯
曾雲風深深地知道當年在山東鬧義和團鬧到什麼樣的地步。
朝廷的清軍義和團打來打去,最後受苦的還是土地上的百姓,所謂清剿義和團,殺了不知道多少人。而且現在的朝廷更是迫於洋人的壓力,拼命的殺這些義和團的剩餘的人。
而聽自己的老孃講,這位所謂的自己的便宜,老爹朱開山也是一個義和團的人,名號還是響噹噹的,叫做大刀朱開山,他的故事還被人編成段子在各地變成說書的事情。
可見這位便宜老爹應該也是有功夫在身的,但是和當年的自己比,應該還是差很遠,自己當年可是在義和團最後的運動中將洋人接近4萬多人只讓他很少的一部分回去,而且大多都是帶上,讓他們在中原幾乎流盡鮮血。
而這一次,曾雲風到遼東,看來不僅僅是上天安排曾雲風來這裡活下去,曾雲風認為是要借自己的手來整治這些外國人。
這片土地上,從清朝末期開始一直到19世紀中葉到新中原的建立為止,這幾十年一直不斷的就是遭到各種勢力的侵襲。
這個土地上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自於全國其他地方闖關東的人,接近七八成的人都是從外省來的。
他們目的不是為了別的就是為了討生活求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下,還有無數的人要盤剝他們,欺壓他人。
而現在,曾雲風也成為了他們其中的一員,曾雲風透過這位母親瞭解到,自己這個家可謂是三代貧農,世世代代地種地,要不是自己的便宜老爹鬧義和團也不可能闖出這麼大的名聲,估計還在家種地呢。
果然不出曾雲風所料,現在整個旅順城,可謂是屍橫遍野。
東北四島國人每到一個地方不把他殺光,搶光,怎麼可能會輕易的離開,而且現在的旅順也不歸東北四島國人管。
東北四島國人到了當地,肯定是掠取任何他能夠得到的資源和財富。
這十幾年來的歷史必定會成為日後國人翻起來都會流淚的歷史,落後一定會捱打,戰火燒到旅順,夏掌櫃全家死得只剩一個女兒。
沒有辦法誰讓現在的清國已經被人打斷了脊樑站都站不起來了。
日後的革命為什麼會進行的那麼順利?也是有這個原因在內,是國人太失望了。
最開始的西宮太后慈禧,對革命黨的鎮壓是多麼的凌厲,但是慈禧死後,整個清朝聽到所謂的革命黨也就沒有那麼牴觸和反感,也不敢動手去做這件事情,只想清王朝的統治延續下去。
可一個懦弱和站不起來的朝廷政府,怎麼會被中原人所接受呢,這種朝廷和政府一定會被掃進歷史的塵埃之中,這個是必定的過程。
這幾年東北的發展還是可以的,鐵路都已經建了起來,但是曾雲風一路走來,在這邊土地上見到了很多的沙俄帝國人。
他們就這樣肆無忌憚,夏掌櫃帶著她的女兒和曾雲風母子三人一起重新上路乘坐火車來到三江口。
所謂的三江口就是嫩江和松花江上下游的交界處,這裡土地肥沃是一片平原適合種地,這也是為什麼自己的老爹朱開山在這裡定居的原因。
東北的這些土地確實肥沃,經過所謂清朝龍興之地的說法,這邊土地已經很久沒有人開墾過了,所以這片土地被養的很肥。
曾雲風知道,這種事情不會一直這樣,當幾代人,十幾代人一直在這位在這片土地上耕作,這片土地的肥力肯定會下降。
要知道在宋朝,黃土高原內也是一片富饒的土地,但是世世代代的人在上面工作,土地的肥力一定會下降,這個是肯定的事情。
坐著火車到達三江口元寶鎮之後,這裡的人雖然面目上有些麻木,但是比起在船上的那些人面色要好很多了,看來這裡的人還算能夠吃得飽。
但是這裡的沙俄帝國人,多的讓曾雲風驚訝,要知道這裡可是吉林啊,沙俄帝國人在和東北四島國進行八國聯軍戰爭的時候就想佔了東三省,但是其他國家不同意,所以最後才還回來。
這裡的民眾幾乎沒有能力應對這種強權國家的力氣,而清政府的手也根本伸不到這裡來,因為所謂龍心之地的措施,讓這裡的人口十分的稀少。
整個清朝幾百年一直在向這裡遷移人口,最近幾百年的人口遷移也不能使這裡有非常多的人口,這三個省的人口才幾千萬。
求推薦收藏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