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因為曾雲風的原因,很快就會開啟實驗物理的輝煌時代,僅僅用了三年曾雲風已經是加州理工學院博士,發表論文不計其數,被譽為這個世紀實驗物理的領頭人,無數理論物理學家瘋狂的找到曾雲風想要驗證他們的理論和設想。

“哦,天啦,你這些東西有什麼用,我完全看不懂。”艾瑟琳抱著孩子說道。

曾雲風有了孩子,是一個可愛的女兒,一想到米國的制度和自由,曾雲風都不敢想女兒的日後。

“物理的快樂,你根本沒有辦法理解。”曾雲風笑了笑放下手中的鉛筆說道,然後接過自己的女兒,抱在懷裡。

人們根本沒有辦法體會物理學家的快樂,這種探究世界的真諦,真是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些物理學家的其他的一切都沒有他們的理論重要,他們一生都在追求終極答案,世界目的是什麼,人類目的又是什麼。

為了解答這些令人發瘋的問題,他們絞盡腦汁,燃燒整個生命,而所謂各個工業革命和所謂的技術進步只不過追尋這個答案的過程中得到的副產品。

可是人們卻把這些副產品當成物理學家收穫的最大財富,這些東西才不是,很多普通人都沒辦法跟這些科學家溝通,認為他們搞科學實驗把腦子搞壞了。

實際情況卻是追尋答案的快樂,讓他們可以忘卻一切,中原的一句話可以解釋他們的狀況,子非魚焉知魚之樂也。

雖然曾雲風能夠透過念動力研究很多原子以及電子各種粒子,甚至做一些驗證,但是一個量子物理,讓曾雲風耗盡心血,有些理論曾雲風現在就可以說他是正確的,但是想要證明給這些世人看,還需要進行實驗物理設計,但是受限於器材,曾雲風有苦說不出。

洞中無歲月,世上已千年,研究也是一樣,時間過得飛快,曾雲風自己老婆都已經過世了,曾雲風只是給她簡單的辦了個葬禮。

此時的曾雲風對於物理研究的感情更深,曾雲風最後卡在了強弱作用力的面前,在量子力學與四大基本作用力以及大統一理論設想前面徘徊。

你能想象愛因斯坦大半個世紀以前就把這個設想提出來,曾雲風現在還在門口徘徊。

曾雲風一直想找到在電磁力以及強弱相互作用力它們之間的平衡點,除了電磁力有些突破,強弱相互作用力以及引力和念動力之間的配合曾雲風還是找不到其中的關竅。

倒是內力和念動力之間的結合取得了極大的突破。

原來這些霧氣不僅可以行於湖面也可以行於湖泊之下和這些內力結合在一起,讓這些內力變得越來越靈巧,越來越易用。

這些霧氣糾纏在每一絲內力的表面,讓這些內力運用起來更加玄幻,甚至讓內力可以產生一定的形態。

這種事情是曾雲風遠遠沒有想到的,而其他人也可以透過曾雲風給的這些方法,開啟其他人修煉神思的路徑,也就是利用湖面上霧氣和內力結合的方法,神思的修煉需要開啟人體竅穴中的百會穴和神庭穴。

曾雲風猜測,以後先天溝通天地橋,達到先天的,這些個穴位也是關鍵,是那個虛無的世界中突破湖面的一個重要的點。

曾雲風替人打通神庭到百會穴之後,雖然沒辦法突破先天境界,但是可以讓人在湖面上產生霧氣,而只要一些霧氣的種子,這些人就可以修煉這些神思的手段。

這些也就是所謂的念動力,但是這個念動力的湖泊的大小取決於人體身體素質,有些人的身體素質即使開啟了這種神思的修煉手段也沒辦法運用,因為每一次都會造成人體的重大損傷,尤其是腦部的損傷。

所以這個前提最好是有人已經提前修煉過類似於精神力或者說是過目不忘類似的功夫,或者天生異稟,這樣的話在開啟這種神思的手段也就是念動力就容易的多。

這種念動力並不是一種基因突變,曾雲風的猜測念動力應該是和精神力以及腦電波有關甚至和靈魂有關。

這一世的曾雲風殫精竭慮,夙興夜寐,在物理的海洋中暢遊,孜孜不倦地吸取了這個世界一切關於物理的知識,並進行念動力的突破。

但是時間不會給曾雲風太多機會。

曾雲風在130歲的時候離開了這個世界。

因為曾雲風經常的熬夜以及瘋狂求知物理學,同時也因為研究可控核聚變,曾雲風壽命縮短了很多,曾雲風臨死之前,他還有很多問題和疑問。

但對於人類而言,一百五十歲到二百歲之間的最長壽命範圍制約了人類探索宇宙的腳步,每一個後來人都必須從頭開始順著前人的屍骸繼續攀爬。

有時候這些屍骸就是一座高山,這座高山擋住了無數人,只有人類中極少的一部分,才能翻過去。

曾雲風明白未來必須要解決壽命的制約或者脫離知識傳遞的桎梏,否則人類想要走的更遠是很難的,終有一天人類的研究會和生活完全脫節,人類社會文明崩潰在所難免。

曾雲風雖然給這個世界留下了很多物理學的一些成就和理論,攻破了很多的實驗問題,包括可控核聚變曾雲風也已經掌控了。

現在留給曾雲風的問題是怎樣將可控核聚變小型化,曾雲風也留下了一些關於物理學的猜想,給後面的研究物理學的人帶來了很多的困擾。

例如如關於平行空間曲率,蟲洞曲率和暗物質坍縮以及時間縱橫理論的設想,甚至是高維度躍遷的一些設想和猜想,就讓很多物理學者很頭疼。

因為這些設想和猜想,早已經變得似是而非,很多人看都很難看懂,甚至有人認為根本就不是物理學更像是神學,這讓後面學習和理解曾雲風這位大物理學家所留下理論的後繼者產生了無數的疑惑和掉了無數的頭髮。

馬丁·德·路易恩斯,二十一世紀到二十三世紀最傑出物理學家之一,數學家,天文物理學家,實驗物理學界的巨人,攻破可控核聚變世紀難題,帶來第五次能源工業革命,開啟銀河時代。

他帶給人類無數成就和榮耀,帶領全人類走出太陽系,但是也留給人類無數的未解之謎,他留下了厚厚一本如同法典一樣的設想和猜想以及無數的疑惑,指引著無數年輕的後來者前赴後繼奔向物理學的道路,燃燒自己的青春。

求推薦收藏打賞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