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就有開年大戲之稱, 那麼, 不如就稱呼這個檔期為,開年檔!”

“開年檔實在是有些莫名其妙, 不如就叫做元旦檔!”

“元旦檔這個名字太俗了, 根本就不特別嘛。”

“香港方面其實是有賀歲檔的!那不如也叫賀歲檔!”

“沒有必要把,不如做個區分。”

好傢伙, 大家竟然因為這個檔期應該叫什麼名字, 而吵吵起來了。

話說, 這確實也一件值得爭上一爭的事情。

香港確實有一個賀歲檔。

而且, 這個賀歲檔還真就是盡顯資本主義的本質。

這個檔期是怎麼來的呢?

就是有那麼一年,合計著徐老怪跟誰誰一合計, 乾脆就是把大家聚在一起,弄那麼一個電影。

劇情什麼的, 就隨意好了,根本就沒有必要認真。

而演員方面,就是奔著大家都來露個臉,當然了,演戲嘛,也沒什麼難的,就是簡單的演一下嘍。

本來就是這麼不太正經的搞出來的電影,結果,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當時是直接問鼎了香港電影票房榜的榜首。

於是乎, 賀歲檔就這麼的出來了。

這個……但,演員是沒有片酬的。

沒錯, 資本主義的惡臭,暴露的清清楚楚。

你都票房榜榜首了,還是不給錢, 太過分了吧!

其實,這個賀歲檔如果從這個角度而言,那確實是相當的有問題。

可以說是最早的福報了。

當然了, 有人會說,這也給那些明星一個展示的機會。

但是,這賀歲片裡面出鏡的明星,那一個個的都是成名的呀。

說穿了,香港的賀歲片能取得那麼高的票房,跟明星的號召力有極大的關係。

可……還是不給錢!

這早期的福報,確實有些厲害。

於是乎,大陸這邊就有些人覺得,我們不能這麼搞吧?

對的嘛,我們這麼搞不對,而且, 人家也沒有延續賀歲片的操作手段,並沒有不給片酬。

那麼, 我們也叫賀歲檔,這應該就不太對吧。

可有人卻覺得,還是叫賀歲檔吧。

這就有了如此的吵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