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了,本來還覺得能在香港再混混的龍五,他好像突然就覺得某些變化似乎有些快呀。

應該說,做什麼生意都是有的時候行情好,有的時候行情不好。

但香港的電影生意,似乎就是要……彷彿股市跳水一樣。

確實,原本就有生意要下滑的趨勢,可現在看來,這下滑的也有些突然。

事實上,香港這個地方的電影市場本身並不是很好。

電影這個事物,在香港原本不是一個很高階的存在。

當年甚至沒有看電視來的貴。

這可不是算上電視機的價錢。

直到後來因為許多事情綜合在一起,才有了一波發展。

原本在大陸魔都的電影人,因為戰亂而來到了香港,這給了這個地方一個人才基礎。

可當初他們來的時候,其實非常的悽慘,就算是一些知名電影人,也混的很不好。

真正讓香港電影崛起的,還得是功夫片,而這個功夫片崛起,還是因為武俠的盛行。

第一個突破百萬港紙票房的電影是《獨臂刀》,這部電影由倪匡編劇,而實際上就是改編自金大師的《神鵰俠侶》。

如此讓武俠功夫片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可以說,是許多的因素綜合在一起,才讓香港電影崛起。

而香港電影真正崛起的關鍵,也就是武俠動作片。

但眼下, 似乎這個市場已經萎縮的不成樣子。

龍五十分的頭疼。

其實, 他是想過很多條路的。

講句大實話,拍電影什麼的還不是為了錢?

要把邏輯給搞清楚, 是看到了電影賺錢,也就是說有了如同《獨臂刀》這樣的電影,才吸引瞭如龍五這樣的人。

香港電影市場,進入更加厲害的一個階段, 其實是一部電影。

《英雄本色》。

吳白鴿這個傢伙確實不是什麼好人, 就算是發哥也沒有跟他交下。

但這部電影吳白鴿確實拍的不錯,而且,這部電影的票房直接造成了一個巨大的賺錢效應。

龍五記得非常清楚,當時幫裡很多人都在叫囂。

比賣bai粉還要賺錢啊!

是呀, 既然都比賣bai粉賺錢了, 幹嘛不拍電影呢?

於是乎,就更加大力的投入電影當中。

這期間也發生過許多的事情。

比如,為了一個當紅的明星, 可以帶來高額的電影票房,那麼,就會圍繞著這個明星發生搶人大戰。

如連傑,嘉玲……

那些就不多說了。

不是自己的,就要奪過來,實在是不行,就乾脆毀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