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之後,就摸索出了一條新路。

武俠電影,就這麼來了。

最開始的武俠電影,有記載的是《火燒紅蓮寺》。

就這部電影而言,這裡面其實還用了我們中國電影人自己發明的,當時處於世界領先的電影特效。

就是真的在膠片上做手腳,然後讓打鬥看起來,特別的神奇。

還有拍攝的時候會用一些隔板,起了一種類似濾鏡的效果。

總之,這部電影技術方面很不錯,而且,也是大獲成功。

後來拍了許多續集,傳說中超過100部,那個時候的電影就跟電視連續劇似的。

只不過,能看電影的,那基本上都是有錢人。

所以,當時電影的核心市場,就是魔都。

別的地方也看不起呀。

但是,這部電影都100多部了,那質量能好嗎?

而且,為什麼都是傳說呢?

很簡單,這部電影其實也有很大的問題。

因為,以前真的沒有拍過這樣的型別,沒有過這麼神奇的片子,許多觀眾,那是真的成了影迷。

太入迷了,以至於他們竟然紛紛的走入深山老林去尋仙仿道。

嗯,修仙大時代彷彿就要開始了。

這樣的情況,自然就遭到了當時的進步文藝團體,特別是左翼作家的集體批判。

確實呀,國仇家恨,山河破碎,結果一幫人看電影看的要去修仙,你們有沒有搞錯!

這電影是大大的毒!

就連光頭也覺得這玩意不行,於是乎,所有的《火燒紅蓮寺》全都給毀掉了。

那個……嗯,大概全中國歷史上,禁電影禁的最多的絕對是光頭,沒有別人。

但是,武俠電影的商機,被許多人看到了。

當時魔都三大電影公司,幾乎全拍這個型別的片子,而這樣的情況之下,出現了一個行業害群之馬。

就是天一。

這個天一就是邵氏的前身。

天一這個公司,一開始就打出一個招牌:我們一週就出一部電影!

他們的法子也很簡單,就是直接找個戲班子過來,然後就拍他們的戲。

哎嘿,一部電影就這麼出來了。

其實,就後世的邵氏電影,很多時候也是這種模式。

只不過,他們不是找戲班子,而是變成了一個工廠。

所有的演員跟導演,其實他們的工作跟藝術什麼的關係不大,他們更像是流水線上的操作工。

曾經,邵氏給過自己當家小生一份新的合約,那小生當時就憤而出走,因為那工資比當時流水線上的操作工還不如。

說白了,邵氏的手段就是,在極度壓低的成本之下,任何競爭他們都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