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是冬天了,按理說,這東京怎麼滴也很難熱起來了。

可是,這當下東京的輿論就不一樣了。

太熱了。

“巖田武在利用日本的悲劇來賺取他自己的名聲!”

“《無人知曉》這部電影實在是爛的驚人!整部片子慢的讓人昏昏欲睡!”

“實在是想象不到,巖田武盛名之下竟然能拍出這樣的電影來!”

一方面,右翼那幫人又開始不斷的叫囂。

但凡能找到一個發生的渠道,他們就大肆批判這部《無人知曉》,就好像一群惡犬在拼命死咬著獵物。

這個現象自然引人注目,而且,也有不少人展開了反擊。

“《無人知曉》,溫柔平靜,但又震撼人心!”

“今年最棒的一部片子了!”

“甚至這是巖田桑的轉型之作!非常的成功!”

誇的人也非常的多。

這兩邊在報紙雜誌上吵的非常厲害。

有些雜誌乾脆就是羅列兩邊的觀點,讓他們在刊物上直接對決。

而電視臺方面,那就更加的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了。

“那些個政客說的話,都是狗屁!”

“日本就需要巖田武這樣的監督!”

“說真的,這些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嗎?我實在是不太清楚,可是,看完了電影,真的非常感動!”

電視臺相對於報紙以及雜誌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們可以實時的跟普通觀眾以及嘉賓來取得聯絡。

這個優勢真的非常大,目前網路還不普及,事實上,這也是網路的優勢,而且,網路比電視臺還要快。

而這個優勢,有強烈的代入感跟真實性,那些個報紙雜誌上寫的東西,確實,他們也有自己的公信力,可那畢竟是別人說的,畢竟是記者編輯搞出來的稿子,到底是不是真實,那可說不準。

但,觀眾們只要打電話,就有可能參與進來,這個參與性,至少報紙什麼的無法比擬。

而且,這總不是假的吧,這個真實性也太厲害了。

於是乎,自然就產生了更加重視電視臺節目的情況。

即,許多影迷以及普通市民都覺得,這部《無人知曉》確實是一部非常出色電影。

當然了,也有一些支援右翼的傢伙,打進電話來大放厥詞,說一些很極端的東西。

可目前來說,在《無人知曉》這部電影上映了一段時間後,輿論方面已經發生了相當的變化。

支援巖田武的人,越來越多了!

但,這個變化,到底會不會產生更大,或者更厲害的影響呢?

……

深作欣二的白頭髮比之前多了不少,雖然他一直都是以一頭白髮示人,可眼下,這似乎在說明他也更老了。

不會,自己還是那個名監督,一樣精力充沛!

只是在1993年的年底,他有些糾結。

“深作桑,巖田武這個傢伙你一定不能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