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比環球只大不小,那兩個歐洲佬,還想跟我們兄弟鬥?

蒂埃裡跟馬可自然很是尷尬,可他們又不知道如何應對才好。

只好把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巖田武。

你不能過河拆橋吧?

卻聽巖田武說道:“韋恩斯坦先生,你們兄弟二人的意思我已經明白了,但電影現在還沒有拍完,我覺得不如再等等,等我把電影拍完了,到時候大家再來看看,如何?”

嗯?

這話是什麼意思?

蒂埃裡跟馬可交換了一下眼神,他們立馬就明白了。

“就應該這樣!巖田導演,等這部電影拍完,到時候我們二人自然會聯絡環球,而且,再找幾位知名的電影導演以及影評人,咱們來好好的評估一番。”

評估?

韋恩斯坦兄弟也馬上就明白了,巖田武這是想要來一個待價而沽。

他的這部電影拍出來了,如果這部電影大家覺得很好,那麼,就討論發行的事宜唄。

如果不好,那就沒辦法了。

聽上去這是十分合理的,可是……

其實,大部分的電影不是這麼搞的。

一般而言,電影都是有了一個劇本,然後去大公司談,談好了拿到預算,也就是錢,這樣才來拍攝。

這個模式的風險主要在大公司方面,他們對這部電影有多高的期望值。

而每年,就有無數的青年帶著自己的夢想這麼幹,他們希望大公司能看上他們的‘專案’也就是劇本。

有許多這樣的成功者,但更多的是失敗者,只不過那些失敗者連名字都不配被別人知曉而已。

這個模式的優勢在於,大公司其實省了許多的成本。

早期投資比後期加入,那要便宜的多,這個道理適用於好多好多的商業場景中。

好萊塢說到底是一場生意。

而巖田武現在就沒有走這個模式,他走了一個……其實,他現在先拍完了,然後跟大公司洽談發行,這本來也是一個正途。

只可惜現在很少有人用了,因為風險主要就由他巖田武承擔了。

投資一部電影真的是高風險的。

但,巖田武本身的實力,完全可以支援他這麼做。

那麼...

“不能只有環球方面吧?”哈維這個當哥哥的又挑了一個話題。

“你們米拉麥克斯也想插一腳?”蒂埃裡這個老正白旗,終於支稜了一回。

“這樣吧,我們乾脆多找幾家好了,像我剛剛提到的博偉,還有派拉蒙,還有華納,如何?”

好傢伙,他們倆的關係網這麼複雜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