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這話,韓冬凜又躬身一禮:

“時間不早了,臣不耽誤殿下休息!”

他轉身離開,趙晗月呆立房中,過了許久才轉身看向了阿木:

“我錯了麼?”

這指的是她與韓冬凜面臨當下情況的截然相反的觀點——

身為越國公主殿下,她當然不希望越國的兵去搶了越國的百姓,甚至殺了越國的百姓。

但站在韓冬凜的角度,他必須保證手裡的這十萬神策軍有足夠的糧草。

越國的朝廷已經癱瘓,他根本指望不上戶部給他送來糧草。

他認為在這種時候西顧城的百姓就應該有奉獻的覺悟,就應該主動拿出他們的存糧來幫助神策軍渡過這個難關。

他更擔心的是寧國東瞿關竟然開了關,從那邊傳來的訊息是李辰安歡迎越人前往。

他知道而今的寧國沒有受到戰火的波及,在李辰安的治理下,寧國的各方面正在向好。

尤其是商業!

人,總是嚮往光明的。

他很擔心西顧城的百姓一傢伙帶著細軟全跑了,他們追著那一道光而去,神策軍的十萬將士看見了之後會怎麼想?

這些將士們也是普通的人!

萬一他們也脫下了盔甲放下了戰刀全跑了……

這仗還打個屁啊!

他唯有關閉城門。

唯有殺雞儆猴!

這就叫……有難同當!

若是以往不善於思索這些事的阿木,他對趙晗月的回答就應該是“我不知道誰對誰錯。”

但現在的阿木卻多了一些想法。

他的那張刀削般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笑意:

“你並沒有錯。”

“李辰安曾經說每一個人都是獨立的、是自由的、是有自己的主見,並應該按照自己所想,在不違背道德和律法的前提下去做他們想做的任何事的。”

“現在越國有難……按理,他們確實不應該在這個時候拋棄國家,他們確實應該與神策軍齊心協力共渡難關。”

“可他們為什麼想離開呢?”

“甚至不惜性命,明明知道是死,也如飛蛾赴火一般的想要逃離出去。”

趙晗月眉間微蹙,沉吟三息,問道:

“你認為是為什麼?”

阿木微微一笑,“便是李辰安的那句話!”

“哪句話?”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

趙晗月心裡一震,她又問了一句:

“假如這件事發生在寧國,寧國的百姓會怎麼做?他會怎麼做?”

阿木想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