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天尚未完全的黑下來,街燈卻已經亮了起來。

秦日鋼奉李辰安之命在這昭化城又買了兩匹馬和一駕馬車。

李辰安和鍾離若水坐在了馬車裡,冬娘依舊騎著另一匹馬,四人離開了悅來客棧,向萬客來酒樓而去。

他們剛離開悅來客棧沒多久,夏花也下了樓上了一輛馬車,林子楓駕著馬車也向萬客來酒樓而去。

她依舊穿著一聲雪白的長裙,腰間依舊挎著一把劍,只是沒有背上她的那張琴。

她掀開了車簾,晚風入簾,吹動了她那一頭秀美的長髮,卻沒有吹動她那已古井不波的心田。

那是一個誤會。

那個背影倒是和李辰安極像,但現在想來,倒是自己那時的心太不平靜的原因。

李辰安才十八九歲。

那人看上去三十來歲了。

李辰安是吳洗塵的弟子,他的手裡有一把不二劍,那日在水鏡臺的時候他的背上是揹著一把劍的。

但今日這人卻並沒有背劍,倒是更像一個商人。

夏花不再去想那背影,反倒是想到了無涯關的戰事。

說來也是奇怪。

自從上月的那個夜裡寧軍意圖發起一場偷襲被識破之後,寧軍反而後退了十里就這麼消停了下來。

再也沒有人上前罵陣。

也沒有再行偷襲之事。

不過第二天清晨倒是起了一場小規模的衝突。

寧軍以重盾為先鋒,組成了一個烏龜陣法,活生生將那夜裡燕基道那一群人留在關下不遠處的煙花給搶了回去。

很是可惜。

但二叔也無可奈何。

除了以箭羽攻擊之外,也不能派了人離開關牆去到關牆之下。

不過二叔說不急,因為太子殿下已掌握了這煙花的製造之法。

等吳國造出了煙花,要防守無涯關就更容易了。

寧國想要再奪回無涯關,便幾無可能。

只是……寧軍如此安靜這是為什麼?

二叔也不明所以,只能猜測為寧軍恐怕是在等待援軍。

但吳國下原州七城寨的援軍已經趕到,他們是騎兵,並沒有上到關牆之上,而是在關門後百丈之處搭建了一大片的營地。

如果開了關門,那三萬五千的騎兵出關,居高臨下,便是猛虎下山之勢,寧軍必不可擋!

只是現在忌憚於寧軍手裡的煙花,二叔不敢將那些騎兵給放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