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1章 踢假球(第1/3頁)
章節報錯
初夏,高敖曹領冀州兵一萬南下過鄴城,至朝歌(河南淇縣),停留不前。高歡派人前來問詢高敖曹為何不肯前行,後者辯解說糧草不濟,大軍至野王恐有斷糧之憂,故而停留朝歌搜尋糧秣。
是不是故意找茬?那肯定是。
說得有沒有道理呢?也不能說沒有道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自古如此。
高歡知道這次是陰了渤海高氏兄弟一把,不想節外生枝,於是命孫騰督辦糧秣,在西面的汲郡建立糧倉,以供應高敖曹大軍攻野王(此時梁軍羊侃部已攻陷野王)。
得知高歡就範,糧草供應無憂,高敖曹心中大定,隨即帶兵繼續西進至沁水岸邊的懷縣,便再次停留不前。
高敖曹是不是依舊在找茬呢?那肯定是啊。
但他的做法有沒有道理呢?
不僅有,而且符合兵法要義。和懷縣一樣,野王城亦是在沁水上游,可以說懷縣已經進入了梁軍的攻擊範圍。這時候停下來整軍,並無不可。甚至可以說是用兵老辣。
高歡派人前來問詢,高敖曹辯解說梁軍水軍犀利,而所有軍需都是先從汲郡送到黃河,再走黃河到沁水。如此一來,大軍糧道恐有被截斷的危險,故而不敢冒進。
若要大軍前行,必須派遣其他隊伍維護糧道,否則貿然行進到野王,等於自尋死路。
前怕狼,後怕虎,這可不是高敖曹的性格。這傢伙以前打仗,不知道幹過多少“冒進”的事情。還被劉益守俘虜過一回。
高歡明白高敖曹到底是怎麼在打算,他把渤海高氏的人頂出去送死,決不是讓這些人去前面摸魚的。於是高歡命婁昭帶三千騎兵巡視河道,以維持補給線,並催促高敖曹繼續領兵前進。
高敖曹對高歡派來的使者信誓旦旦的表示自己一定會進軍野王。
然後……他把軍隊帶到離北中城西北不遠的溫縣去了!本應該向西,他卻往南走,如同脫了韁的野馬一般。
溫縣不是野王地界,而是跟洛陽以北的河陽關挨著的地方。換句話說,高敖曹此舉,更像是要攻打洛陽!
得知此事後,高歡氣急敗壞,連忙派人去高敖曹大營中詢問,為何捨近求遠,不攻打距離懷縣近在咫尺的野王,偏要兜圈子去打北中城!
高敖曹給了個讓高歡無法辯駁的解釋:河陽關乃洛陽與河北相連之咽喉,截斷河陽關,則攻野王之梁軍如甕中捉鱉,何樂不為?
你是喜歡下水摸魚,還是喜歡甕中捉鱉?這個答案難道還要選?
雖然我帶球到了球門前,但守門員嚴陣以待機會不多。所以我不射門選擇長傳,也是很合理的吧?
高歡忽然感覺高敖曹找藉口摸魚的本事好像提高了不少,這一點都不像是對方的風格啊。
到底是哪裡不對呢?
坐鎮鄴城的高歡,陷入深深的疑惑之中。
……
“派人去跟高敖曹說,按照計劃,他很快就要在北中城小敗,然後退到東面的平皋。到時候要怎麼跟高歡去說,就說大軍遭遇慘敗不能再戰,有多慘讓他自己編,反正越慘越好。
你告訴他,秋收以後,我就不陪他演戲了,真要有不軌舉動,我讓他站著進來躺著回去。讓他找個由頭撤回冀州就行了,不要在黃河北岸蠢蠢欲動的。
萬一讓我誤會了他是高歡的忠犬,搞得真打起來,那刀劍無眼,死了人可別怪我下手狠。”
劉益守一邊收拾行裝,一邊漫不經心對身旁的韋孝寬下令。他馬上就要動身去野王,然後等待從南面而來的兵馬繼續北上晉州。
這次行動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未來河北的歸屬。
晉州要害之地,民風彪悍。使用政治手段非常關鍵,需要一個夠分量的人讓本地豪強大戶們安心。劉益守覺得自己不去,很難取信於人,所以只能辛苦跑一趟了。
至於河北那些事情,都是障眼法而已。
此前高敖曹的一系列行動,都是聽劉益守的指揮,整個“劇本”都是出自他手。此時此刻,劉益守已經試探出來了高歡的實力如何。
以如今高歡手裡還能掌控的軍隊來看,是擋不住梁軍過黃河的。面對河北世家的抵制,高歡也非常弱勢,一切操作都是小心翼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