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叫你小子不戴帽子(第2/2頁)
章節報錯
且不說藩王竟然有王都這種說法,就算是有,開這個先例去洛陽修新城也很危險。此例一開,那不是梁國各地藩王(其實也沒剩下幾個了,主要是指的蕭紀),也可以隨便在梁國其他地方營建王都了?
這還不天下大亂?蕭紀這樣的藩王要是把王都修到建康旁邊來了怎麼辦?
王實這個人雖然是琅琊王氏出身,但並無世家子弟的底蘊修養,本身行事比較粗獷不講究,平日裡風評極差,說話也是口無遮攔。
很多不能擺在檯面上說的話,他竟然上書的時候直接說出來了。
當陳元康聽聞王實第一個站出來搞事情的時候,完全不相信世上竟然可以有如此愚蠢的駙馬!
然而等他看完了上書的內容後,這才不無感慨:劉益守確實極大拉高了蕭衍女婿的質量。難怪蕭玉姈時常跟人吹噓,其他駙馬無論看起來如何人模狗樣的,跟劉益守比起來,那就啥也不是了,多看一眼都會嫌棄得想吐。
有王實這個標杆在,只怕蕭玉姈說得還算保守謙虛了。
有人反對,那陳元康自然不能裝作看不見。依照事前眾人商議好的部署,陳元康繼續對朝廷上書說:
北方戰亂未平,吳王的本意是想鎮守國門,絕不是要故意搞特殊化。洛陽位於前線方便對敵,此舉都是為了國家,吳王是沒有什麼其他想法的。
陳元康說的道理是光明正大的,但語氣很軟,就像是偷雞被人抓到,辯解說只是過來跟母雞聊天一樣,這反而引起了更多的質疑。
果不其然,沒過兩天,尚永世公主的駙馬王諲、尚富陽公主的駙馬張纘等人,接二連三的跳出來,對劉益守要在洛陽營建新都的事情說三道四。
陳元康再次上書辯解說:吳王在洛陽營建王都,都是為了北伐,為了一統天下。等天下一統後,他就會返回都城,撤銷吳王王都。
希望朝堂內外可以鼎力支援這次營建王都的工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一切為了國家。
這話不說還好,訊息撒播開來,一石激起千層浪,反對吳王在洛陽營建王都的聲音如潮水一樣紛湧而至,更是有不少人提出了“折中”方案。
比如說,劉益守不應該在洛陽營建王都,而應該在壽陽,將原先的壽陽城改造一下,這不就是個新“王都”了麼?省時省力又妥帖。
壽陽本就是梁國邊境重鎮,在此地營建一個所謂的“王都”,貌似也說得過去吧?
種種“好心”提議,看上去並非全部都是胡鬧,很多竟然都很有可操作性。
然而,面對洶湧的質疑聲,之前還賣力辯解的陳元康,這次竟然徹底啞火了。
……
正當建康中樞朝臣們圍繞該不該營建洛陽新都相持不下之時,東府城附近的安吉公主府,被臺城禁軍團團圍住。
兼任大理寺卿的崔暹,黑著臉站在府邸大門前,看著一個個禁軍士卒,將府裡成套的筒袖鎧搬出來丟到門外堆放,一言不發。
“崔尚書,府邸內共查獲盔甲五百餘副,都是成套的。另有弓弩數千,兵戈無算,足夠武裝一萬大軍。”
一個禁軍小校輕聲說道,低著頭不敢看崔暹。
“駙馬王實在府內私藏盔甲兵戈,數量驚人,圖謀造反罪證確鑿,來人啊,將駙馬與公主,以及府內一干人等帶到大理寺關押!
此案牽連甚廣,僅憑王實一人,絕不可能弄到這麼多軍備。這件事要好好查,細細的查!把人都帶回去!”
崔暹說話的時候一臉淡然,就跟逮到路邊的野貓野狗一般,內心毫無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