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秋後算賬(第3/3頁)
章節報錯
劉益守覺得,後世宅男肯定沒辦法一口氣看完一篇完整的。
畢竟,尺度真的太大了。
“你不去當史官真是屈才了啊。”
劉益守忍不住感慨說道。
“阿郎不去當面首才是屈才呢,你那些花樣到底是跟誰學的?我原本以為你和我在一起的時候,一天換幾次衣服這樣的事情就很過分了。沒想到……唉,是我以前低估你了。
和李祖猗這種年輕女孩比起來,我都算是個不諳世事的小妹妹啊。”
羊姜忍不住握住劉益守的大手,翻了翻白眼哀嘆道:“現在我才發現你對我是最客氣最正常的,搞得我都不知道怎麼寫自己這一篇了,沒什麼特色好寫啊,勉強寫出來也完全不出彩。”
“你怎麼連醫者不自醫的道理都不明白?”
劉益守將小黃文放下,痛苦的捂住了眼睛抱怨道。這些東西流傳後世,不知道後人會如何看待他,真是造孽。
果然,女人若是瘋狂起來,就沒有男人什麼事了。
……
劉益守跟羊姜透露的那一點訊息,不過是河東劇變的冰山一角罷了,實在是不值一提。
爾朱榮出兵河東,看似來勢洶洶,然而高洋卻能後發先至,提前與河東本地大族,如裴氏、薛氏等談好了利益分配。從而掌握了局面的主動權。
高洋很是大方,河東鹽池(運城附近)他每一袋鹽抽稅兩成,以鹽交稅。
他則是保證鹽池的所有權歸那些本地大族,不干涉鹽池生產銷售。
也就是說,河東大族控制的鹽池每產出十袋鹽,高洋的人拿走兩袋,其他的,可由河東大族自由分配售賣。
這個條件可謂是十分優厚,說到了河東本地大族的心坎上了。
因為小河東地區缺糧,常常需要以鹽換糧,導致糧價高企。本地大族若是以糧食交稅,可謂是得不償失。
隋唐時期把小河東劃到了跟晉陽一個行政區,變成了“大河東”。
太原盆地豐富的水源與肥沃的土地,讓這裡並不缺乏糧草。兩地一體化,使得大河東地區有了自立的本錢。
後來無論隋末還是唐末,強藩皆出河東,深刻影響了五代十國乃至北宋初年的政治格局,原因便在於此。
有了河東本地大族的策應,爾朱榮大軍的行動全對高洋單方面透明。
而且爾朱榮大軍來到河東後,本地大族皆進入塢堡自守,不與之合作,導致鹽池完全停工。
爾朱榮大軍佔據鹽池後,找不到採集食鹽的鹽工,更沒有采鹽的技術。雖然佔據了鹽池,短時間內卻無法產出一粒鹽。而且冬天各處河流結冰,也不適合產鹽。
於是爾朱榮氣急敗壞命麾下大軍攻打本地大族所在的塢堡。天寒地凍不利於攻城,夜間還被本地大族的鄉兵所襲擾。這些事情搞得爾朱榮麾下兵馬苦不堪言。
而慕容紹宗則是建議:冬天鹽池結冰不能採集食鹽,所以本地大族也絲毫不驚慌。不如等到春天冰雪消融,將鹽池周邊的堤壩都挖開,讓附近山林裡的濁水汙染鹽池,稀釋鹽池,讓鹽池無法析出鹽晶。
這樣便可以長久破壞河東鹽池,今後數十年時間都未必能恢復。
如此一來,必能逼迫河東本地大族就範。
然而爾朱榮卻認為,河東鹽池將是他和麾下勢力今後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若是毀壞了,與作繭自縛無異。破壞了鹽池,河東大族固然落不到好,但爾朱榮也沒好處。
如今晉陽所需食鹽也是來自河東,破壞了鹽池,且不說讓河東大族屈服,就連晉陽原本的供應也會大受影響。
爾朱榮完全不能接受這種兩敗俱傷的建議。
在拒絕了慕容紹宗的建議後,爾朱榮下令強攻河東世家塢堡。然而在關鍵時刻,高嶽帶著五千精兵,包含一千百保鮮卑,在河東本地世家鄉兵的策應下,趁著夜色襲擊了爾朱榮軍大營!
連日攻城,疲憊不堪的爾朱榮麾下大軍慘敗,士卒們四散奔逃,爾朱榮與慕容紹宗帶著一隊精騎狼狽退到平陽,暫時退出了攻略關中的行列。
然而乘勝追擊的高嶽又帶兵強攻平陽,想一舉收復平陽,開啟進入晉陽的通道。
沒想到爾朱榮帶著為數不多的精騎出城野戰。因為長途行軍,高嶽軍士卒同樣疲憊不堪,於是又被爾朱榮打了一悶棍,以慘敗收場!
當然了,爾朱榮兵馬不多,無法擴大戰果,得勝後不得不謹守平陽,等待晉陽的援兵。
河東的局勢一下子又僵持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