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樹挪死,人挪活(第1/4頁)
章節報錯
這一年,困苦的關中,在日積月累的消磨中,終於迎來了打破秩序的民亂。
賀拔嶽當初能統一關中,不過是將各路人馬都壓服。特別是關中的很多遊牧民族,對賀拔嶽他們都是面服心不服,其中就以羌人與氐人為最。
三月正值春耕,本應該一年當中辛勤播種,精耕細作期待收穫的時節。然而南岐州(陝西鳳陽)氐人苻安壽,自稱太白王,攻下武都(甘肅省隴南市南部),關中震動!
自賀拔嶽一統關中以來,還未發生過本地豪酋攻城略地獨佔一方的事情。
得知武都失守,賀拔嶽急忙與蘇綽商議後,帶著賀拔勝、達奚武等人整軍,匆匆忙忙召集少量精銳部曲前去平叛。
由於敵軍佔據先手,在長安前往武都的必經之路上設定伏兵,而且這個位置很險要,賀拔嶽等人多次率軍進攻都不能取勝。
因此賀拔嶽不得不下令全軍紮營與敵軍對峙,以待時機破敵。
在這個多番交戰的過程中,賀拔嶽麾下大軍多有損耗。
賀拔嶽等人驚訝的發現,軍隊攻堅能力比府兵改制前大有不如,此事讓他們心急如焚。
但是賀拔嶽已經沒有辦法再調兵增援了。
府兵改制未完成之前就不得不出兵,產生了嚴重的後遺症,本來逐漸適應新編制的府兵,又不得不抽調出精銳合兵一處。
以至於剩下的府兵都是魚腩,不堪驅使,需要在折衝府內經過更長時間的訓練。
這個問題其實在劉益守前世的歷史上也出現過。北周皇帝宇文邕就發現,北周的府兵,面對小規模戰鬥的時候,單獨一支府兵拉出來跟對方精兵戰鬥未必能贏,精幹程度偏低,前線戰鬥反而是常常失利。
要是把大量府兵拉出去打,又似乎太過興師動眾,白白消耗糧草。宇文護二十萬大軍強攻洛陽,被段韶一千精騎破之,雖然有各種因素作用,但府兵基層整體拉胯,精銳被分散是不爭的事實。
將各部精兵集中起來使用,乃是歷朝歷代的常規做法,眾人都走這條路,自然是有它的道理。
於是後來宇文邕這才提出將府兵中的精幹人員單獨抽調出來組建成禁軍,以為宿衛。平日裡在府兵中為軍官,需要的時候以可以單獨成軍,參加重大軍事行動。
其中一半人執勤,一半人在長安的專門機構參與訓練,隔一段時間就輪換一次,這種制度一直延續到隋唐。
如今賀拔嶽所創府兵制尚在磨合當中,類似問題剛剛爆發,還沒有想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此番出兵十多天,依舊無法打破僵局。
然而賀拔嶽不知道的是,長安城內某個大宅院的密室裡,一場針對他本人的謀劃,也正在緊鑼密鼓的進行當中。
北鎮軍人,無論是推舉賀拔嶽為統帥的武川鎮也好,還是推舉高歡為統帥的懷朔鎮也罷,都是南北朝歷史上非常特殊的群體。
這個群體在建立之初,人際關係較為平等。成員之間的地位,都是以軍功說話,沒本事打仗的人,自然就沒有地位。
這群人講求實際,並且以聯姻為紐帶,共同推舉話事人,能夠在表面上服從首領的命令。
換句話說,首領如何,對他們而言不重要,手下的部曲自己掌控,擁有相當的靈活性。忠誠於首領,並不是群體信條。
如果首領不行,那便換一個首領。賀拔嶽沒有了,換宇文泰上去也一樣。這群人是不講究什麼“真正的忠誠”,從一開始就不存在類似的東西。
簡單來說,來自外鎮的達奚武,從個人感情上說,其實比侯莫陳順、李虎等人更忠誠於賀拔嶽,彼此間更像是朋友與上下級的關係。
但對於武川鎮出來的侯莫陳順、李虎、寇洛等人來說,賀拔嶽就不一定是上級和主公了。
說是同僚更為貼切。
如今,這些人齊聚一堂,商議的事情,正是推舉新的首領,以及……將賀拔嶽弄下來。當然,下臺的結局便是死亡。
“如今賀拔嶽搞府兵制,要把我們的部曲都搞掉。如果等府兵制搞成了,那麼我們都會成為身邊只有幾個親兵的將領,所有好處都是賀拔嶽的。我覺得,不能再這麼下去了!
賀拔嶽已經不再是我們的大哥了!”
侯莫陳崇一臉激動的拍桌子吼道。面容看上去都有幾分猙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