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場上將他們都斬殺,總比事後殺俘虜要強多了。這隊關中府兵在漢中一路殺人劫掠,還以為能活命回關中麼?劉益守事後為了爭取本地民心,殺他們是必然!

與其殺俘虜髒了手,還不如戰陣上就直接痛下殺手把這些人給宰了!

既然都戰死了,那就不存在俘虜了吧?

沒有俘虜,自然就不存在殺俘了。

這種邏輯跟劉益守前世那個“飛機墜毀無人受傷”的腦筋急轉彎有著類似的邏輯。

“唉,四海之內皆兄弟,奈何紛爭不休?惟願將來沒有戰亂,四海一家不必再起波瀾。”劉益守十分虛偽的感慨道,一副貓哭耗子的模樣。

絕口不提徹查此事。

打仗又怎麼會沒俘虜?劉益守就不相信李弼麾下那些丘八沒跪下求饒過?事實上當時這樣的人還真不算少。楊忠戰前就有交代,只一個字:殺。

只要戰場範圍不是自己人的,一律殺死不留活口,無論是不是平民。當時楊忠麾下精兵的胳膊上都綁白布條,就是防止殺紅了眼自相殘殺。沒有綁布條的,就不能活著離開城門,楊忠的死命令非常殘酷嚴苛。

沒聽見求饒,沒看見求饒,那就沒有什麼俘虜了。這個邏輯粗看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主公教訓得極是。”

楊忠違心的恭維道。

他心中想的卻是,若是真留下俘虜,只怕劉益守到時候左右為難,還真會怪罪自己只懂打仗不會辦事。

作為政治動物的劉益守,是不忌諱殺人的,只要殺得有意義有價值。

一行人來到南鄭城內,剛剛走出門洞,就看到主幹道兩旁跪了一地的百姓。

“父老鄉親們,你們何至於此啊!本王領兵來此保境安民乃天職,是本王來遲讓你們受難了!當不起你們這一跪啊!”

劉益守雙目含淚,將跪在地上的百姓們一一扶起來。

“魏軍在漢中無惡不作,殿下替百姓們報仇,當得起這一跪。”

一位白髮蒼蒼的老人握住劉益守的雙手激動說道。

不知道是誰,忽然在人群裡喊了一句:“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

頓時人群中高呼萬歲之聲此起彼伏,響徹天際。

“父老鄉親們,天子才能喊萬歲,在下並非天子,如何當得起萬歲二字。”

劉益守謙虛的婉拒說道。

這時候,人群中又有人高喊:“漢中父老受難的時候,狗一樣的兒皇帝在哪裡!漢中這裡的百姓只知道有吳王,不知道有什麼狗天子!”

如此大逆不道的話公然喊出來,在場百姓居然沒有覺得什麼不妥的。如今誰不知道劉益守必定要篡位登基啊,建康臺城那個才幾歲的兒皇帝,真能阻止這位可以把魏軍殺得全軍覆沒的吳王?

剛才那話雖然損了點,卻也只是將那塊遮羞布扯下來了而已。

“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

“吳王萬歲!”

又是一陣高呼萬歲之音,劉益守只得一邊推辭熱情的百姓拉他去家中作客,一邊在麾下親信的護送下朝著府衙走去。

等走到無人之處,劉益守這才側過頭對身邊的王偉說道:“這種套路搞得很沒有意思。

民心所向,乃是衣食住行,安居樂業。

搞這些虛頭巴腦的高呼萬歲有什麼用呢?做給我看,難道我就真能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