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鄭東邊的城固縣,楊忠帶兵在此地屯紮後,亦是整日坐立不安,怎麼都感覺不合適。

這裡的位置實在是太重要了,城固縣扼守著漢江走廊的出口,乃是水運陸運入漢中的第一站。不過哪怕這裡再怎麼重要,楊忠此行的目的也不是守在這裡。

劉益守的回信還沒有送來,他們現在的行為算是實質上的違抗軍令,要是後面真的在戰場上失利,劉益守的板子絕對會打下來的。

楊忠詢問段韶要如何應對為好,段韶的建議就一條:派斥候深入褒斜道,嚴密監視有沒有軍隊穿過褒斜道朝著漢中而來,有的話,迅速回報就是了。

關中到漢中的路沒有好走的,因此斥候的速度要遠遠快于軍隊的速度,如此一來,實際上防守一方是可以獲得一定的預警時間。

這個建議不能說不好,只不過,萬一賀拔嶽的人馬沒有走褒斜道怎麼辦?

對於這個問題,段韶的回答是:走陳倉道的話,那裡離蜀地的出口很近,該著急的人應該是蕭紀才對。所以完全不需要去把控陳倉道的情況,只要能準確並提前預知關中的兵馬走不走褒斜道突襲南鄭就行了!

聽到這話,楊忠深以為然。

這天斥候來報,在褒斜道的某處,發現魏軍蹤跡,數量在千人上下,沒有馬匹。一聽到這個訊息,楊忠立刻將段韶叫來商議出兵之事。

他們在城固縣屯紮多日,不就是等的這一天麼?如今既然已經發現了魏軍蹤跡,在棧道的出口處埋伏著,一戰而下方為上策啊!

楊忠連這一戰怎麼應對都想好了。

沒想到當段韶得知此事後,悄悄將楊忠拉到無人的僻靜之地,二人密謀如何應對西魏的兵馬。

“楊將軍,你是人如其名,講的是忠勇無雙,但是在下有句話,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段韶面色一緊,輕聲說道。

“孝先但講無妨。”

楊忠微微點頭說道,他知道對方會說一些比較犯忌諱的話了。

“楊將軍忠心沒錯,在下亦是非常欽佩。但是忠心也是講究物件的。在下就說得直白點,楊將軍忠心的是吳王,而不是梁國朝廷,更不是什麼藩王。

有些事情,對朝廷或許不利,但對吳王卻是有利的,這樣的事情,楊將軍要怎麼選擇呢?

將楊將軍提拔栽培重用的人是吳王,可不是什麼梁國朝廷啊!”

段韶不動聲色的說道。

“你是說……”

楊忠沉吟片刻,有點明白段韶想說什麼了。

“不錯,對於朝廷來說,蕭圓照活著當然是好的。但他若是不幸死在魏軍手中,吳王雖然會沉痛哀悼,只怕心裡也會暗暗慶幸,蕭圓照還好是死在賀拔嶽手中吧?這樣吳王將來就不必擔心要怎麼處置他們了。

退一萬步說,蕭圓照若是不死,投靠了魏國,那吳王是不是可以名正言順的收回漢中了呢?

所以在下認為,與其我們現在就去跟銳氣正盛的魏軍交戰,死傷慘重,最後不得不跟蕭圓照妥協。還不如放任魏軍攻南鄭。

魏軍兵少,不存在防守南鄭這樣的事情。待他們入城後放松警惕,甚至大肆劫掠之時,便是我們出兵一戰而定的時候。

吳王當然有後續的援兵,但若是楊將軍靠著這五百人就搞定了一切,想來必定會聞名全軍,令吳王高看一眼,封侯拜相不在話下。”

聽完這番話,楊忠微微點頭。他當然知道段韶有私心,但是也認為對方說得不錯。

“我派人去南鄭知會一下王侍中(王偉),他首肯的話,此事不難。”

楊忠沉聲說道。

他留了個心眼,很多事情就跟搞財務一樣,一人為私二人為公。把這件事告訴王偉,後者在戰後也會跟劉益守說。

贏了的話,楊忠也不介意王偉分潤一點功勞。要是不小心玩砸了,也有人背書,站出來證明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出於“公心”。

“如此甚好。”

段韶拱手對著楊忠行了一禮道。他知道自己此戰的謀劃,已經成功了一大半,剩下的,就要看楊忠麾下這五百精銳到底硬不硬了。

那不是他這個“參謀”可以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