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第2/3頁)
章節報錯
“吳王三川?什麼意思呢?”
看到石頭上面刻著的四個字,斛律羨迷惑不解的問道。
“這個石頭上的字跡,好工整啊……果然,這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麼?”
劉益守若有所思的看了陽休之一眼,接著問道:
“有沒有人說說,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劉益守看著陽休之,眼神大有深意。
“主公,吳者,東吳也可以,吳王也可以,屬下更傾向於吳王,也就是主公。
王者,統治也。三川者,黃河,洛水,洢水為三川,乃是河洛之地。涇水,渭水,洛水,亦為三川,乃是關中之地。
這四個字,便是說主公將會一統北方,此乃天意啊!將來主公若是北伐,便是上應天意,下承民意,怎麼會不成功呢?”
陽休之對著劉益守深深一拜說道。
這踏馬也能扯,真是拍馬拍成神仙了,技近乎道啊!
劉益守身邊王偉、斛律羨等人一時間大為驚歎。像陽休之這樣拍馬拍得如此高深莫測的,不說後無來者,起碼也是前無古人了。
這塊石頭是怎麼來的,似乎也是明擺著的。
“那便謝你吉言了,這塊石頭收起來,回頭撂我書房吧。”
劉益守拍了拍陽休之的肩膀說道,沒有點破其中的套路。
這一幕就此過去,在場眾人誰也沒有過多的在意。但此後不久,“吳王入三川”的讖言便不脛而走,傳遍大江南北,持續發酵。
以至於在北方到了家喻戶曉的地步。
……
人們對於權勢的執著,那是遠遠超乎想象的。劉益守原本以為那些前來建康述職的各郡縣太守與縣令們,應該是冬至前才會趕到。
但除了蜀地的官員外,其他地方,包括廣州以北一些地區地方主官,都迅速跑來建康述職,參與京察了。其速度之快,按腳程估算,應該是接到朝廷的政令後就立刻馬不停蹄的趕路,沒有一絲耽擱。
這不禁讓劉益守高看了“懷柔政策”一頭,脖子硬的人終究是少數,矯情避世的人也終究是少數,在中國的傳統道德觀念中,“達則兼濟天下”的觀念非常普遍。大家都還是很喜歡出來幹事業的。
人們對要不要接濟他人或有疑慮,但對於自身要不要發達,卻是沒有任何疑慮的。
有鑑於此,劉益守不得不將京察的日期提前,並親自擔任考核的主官。
不過考核的事情非常無聊,畢竟絕大部分地方官員,劉益守都不認識,甚至連名字都叫不出來。他一直在京察考核的過程中打瞌睡,讓陳元康主持大局。
這天,前來參與京察的太守與縣令中,出現了一個劉益守熟悉的人物。
盱眙太守華皎!
劉益守瞬間就不困了,擺了擺手,讓陳元康帶著其他人出了尚書府的府衙大堂,就剩下不知道犯了什麼錯的華皎,在秋風中瑟瑟發抖,連看都不敢看大堂上端坐著,還面帶微笑的劉益守。
“華太師……華太守,本王可是想念你想得緊啊!”
劉益守走上前去,哈哈大笑將彎腰行禮的華皎扶了起來。
“當年得吳王政令,一刻不敢懈怠……誠惶誠恐。如今來建康參與京察,一切聽從吳王吩咐。”
華皎小心翼翼的說道。
他自認為京察不會有什麼問題,這些年他在盱眙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把作為軍屯的盱眙治理得井井有條。
比前任魚弘不知道強了多少倍,他自認是經得起劉益守檢驗的。
“不過啊,你這個太守已經當到頭了。”
劉益守收斂笑容正色說道。
哈?
華皎一愣,不明白問題出在什麼地方。他在盱眙很有民望,這些年辦了很多實在事,政績突出。劉益守為什麼會這麼說呢?
華皎很有些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