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梁國真英雄,唯劉使君耳(第3/3頁)
章節報錯
“梁國俊傑雖多,然真英雄者,唯吳王一人而已。”
王僧辯忍不住唏噓感慨道。
平滅蕭繹並不難,難的是把那些善後的工作都處理妥當。殺人是不難的,難的是爭取人心。王僧辯就是覺得劉益守這個人,在爭取人心這方面,梁國當真是無人能掠其鋒芒。
就光南下武陵救災這一條,天下之大,唯有此他劉都督能如此。這一舉動扭轉了梁國中樞在百姓心中“遇事不頂事,平時瞎管事”的印象。
就拿蕭衍當年的“浮山堰”事件做對比。蕭衍當年也是雄心萬丈,想辦成跟劉益守一樣的事情。結果除了耗費錢糧無數,淹死了數十萬人以外,啥也沒辦到。
梁國中樞在兩淮的威信一落千丈!民心喪盡!
而今劉益守賑災武陵郡,不僅把事情及時辦了,而且還辦得很漂亮,很得民心。如此對比,高下立判。
王僧辯心中暗暗揣摩,將來南面的新天子,非劉益守莫屬,已經沒有人可以跟他爭了。懸念只在於他是會當劉裕,最後功敗垂成偏安一隅,還是可以學劉邦一樣橫掃天下,開創偉業。
“二位的日子,看來過得很悠閒啊。”
正在這時,院門被推開,劉益守穿著粗布棉服而入說道。
別看這件款式很單調甚至有些簡陋,實際上如今棉紡的成本很高,棉花的成本更是居高不下,供不應求。這件秋天穿身上很舒適的棉衣,造價不菲。
不是他想穿粗布衣裝逼,而是棉紡技術還不到家,細紗紡不出來,這件衣服將來或許很便宜就能普及百姓,但現在確實算是低調奢華了。
“拜見吳王殿下。”
王僧辯與王琳二人起身恭敬行禮,臉上不敢有任何傲慢之色。不說他們自己心裡怎麼想,就算是為了家小與親眷,也不能像從前那樣擺譜了。
“明年開春,本王欲用兵廣州,入冬就會提前開拔到南康郡。你們也算是久經沙場之輩,可願意隨本王南下平叛?”
劉益守將二人扶起來問道。
“我等唯吳王馬首是瞻!”
王僧辯與王琳激動說道,他們等的不就是這句麼!
“嗯,那就好。你們身上的罪責,自有朝廷法度評判,本王是無法將你們赦免的。可是如今朝廷正在用人之際,准許你們二人將功贖罪,帶兵隨本王南下平叛。
今日便放你們離開這裡,本王也讓朝廷發了告示,爾等近期便在建康招募從前的親信部曲,隨時等候朝廷徵調吧。”
劉益守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說道。
“得令!”
二人一齊拱手道,鏗鏘有力!
“嗯,看你們心氣仍在,本王就放心了。”
劉益守微微點頭,轉身便要走。
他看到這兩人似乎還有什麼話說,於是笑著問道:“兩位王將軍好像還有話想問,對吧?”
“殿下,我等罪孽深重,能得朝廷赦免,實在是令人感到意外,故而有此一問。”
王僧辯有些遲疑的詢問道,王琳點了點頭,也是這般想的。
“為蕭繹辦事,不過是為了爭權奪利而已,小功不足誇,大罪留青史。
隨本王南下平叛,為的是國家統一,將來還要一統天下,結束百年戰亂,開創千年未有之盛世。
是立大功,行大善,名垂青史,流傳萬世!
其中孰是孰非,你們心中自有判斷,又何須本王多言?不用對本王承諾什麼,將來用戰功來自證吧。”
劉益守擺了擺手,轉身離開了院落,留下王僧辯與王琳二人原地沉思良久。
分鏡調整了一下順序,讓劉都督這邊的情節先走,不影響整體劇情。柔然的資料我還在準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