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嫩嫩的小雞(第2/4頁)
章節報錯
於是劉益守下令大軍開拔前往豫章郡,以豫章城為基地,組建平叛大營。
讓建康的楊愔,及時將糧草輜重,透過京口的渡口,轉運到湓城對岸的雷池,以為總糧倉。然後韋氏的船隊負責在長江和鄱陽湖裡巡視,保護補給線,讓長江上的漕船可以順利的進入鄱陽湖。
周文育則帶著輔兵在鄱陽湖南面出口河道邊上設立轉運渡口,把大漕船上的糧草輜重轉運到小船上,再沿著贛水支流轉運到豫章城外的渡口,換船是為了防止河道狹窄而導致長江上過來的大漕船擱淺。
整個水運補給線都開始有序運作起來,讓世人都看到,朝廷平叛不是鬧著玩,而是動真格的。
只看這條運轉效率極高,而且層次有序,保護得當的糧道,就知道用兵之人老謀深算,不是那種一波莽撞不顧後果的赳赳武夫。
然而這一切都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劉益守也遇到了自己的問題。
豫章郡周邊,地勢算得上平坦。然而朝東南行軍前往臨汝縣的時候,再往南,路就很難走了。臨汝周邊是臨川郡北部最後一片平原,繼續前進,山路崎嶇,容易被埋伏。
臨川郡改郡治,就是因為臨汝地區地勢太平坦,而且離豫章郡太近了。這裡的地方勢力,還是豫章這個圈子裡的人,跟南面南城縣為中心的區域不是一波人。
將這裡作為郡治,不利於籠絡臨川郡本地的豪強。
現在劉益守已經派遣先鋒軍楊忠部屯紮了兩千兵馬在臨汝縣,若是再前進,那便是要走大段山路才能到臨川郡豪酋們的老巢:南城縣!
南城、永城、東興等縣城都在南城縣以東不遠,形成了一個規模比較大的人口聚居區。
打通了這裡,就意味著臨川郡已經被拿下,繼續往南面的南豐縣等地,雖然還是臨川郡的範圍,但已經不足為慮了。
劉益守所面臨的問題很簡單:麾下軍隊,不適應山地作戰。江州收編的本地兵馬,又不能將他們作為主力來使用。
以己之短擊敵之長,非常不智。一定要把臨川郡豪酋引誘到臨汝縣,在這個河網遍佈,地勢平坦的地方打一場大規模的殲滅戰,才能開啟攻略臨川郡的局面。
直接進攻,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裡,可走山路效費比極差,純粹是在跟臨川郡本地豪酋拼消耗。
誘敵深入,主動權在臨川豪酋們的手中,效費比雖然高,但敵人不是蠢貨,你想讓這些人在地形對他們不利的臨汝縣作戰,有點一廂情願。
那些豪酋們可以耗到天荒地老,劉益守能耗多久?這是一場艱難的比拼。
唯一的依仗便是臨汝縣是臨川郡通往北面的唯一出口,也是便捷高效從外面獲取物資的唯一視窗。
不說別的,臨川郡並不產鹽,所需食鹽都要從豫章郡那邊運送過來,而豫章郡的鹽則是從長江上而來,那些運鹽的漕船,多半都是從廣陵(揚州)出發的。
這也是江州豪酋不敢隨便跟朝廷翻臉的重要原因之一。
沒有兩淮鹽,江州吃什麼呢?
劉益守前世歷史上,侯景之亂以後,江州地區豪酋很多都站到了王琳那邊,便是因為北齊後來控制了兩淮,食鹽可以直接輸送到江州。
臨汝縣是必爭之地,朝廷的兵馬一走,臨川郡豪酋就會以最快的速度奪回來,拖得越久,他們損失越大!
當然,從南面的廣州也可以送鹽過來,只是路途遙遠,折騰了一點,價格高了幾倍。
這種複雜的情況,讓劉益守有些進退維谷。
“主公……”
春日裡陽光明媚,豫章城頭,跟在劉益守身後,看著自家主公一邊巡視城牆,一邊若有所思的模樣,陽休之忍了許久,終於忍不住開口,又不知道要怎麼說。
“從豫章南下,臨川郡一條路,巴山郡一條路,都可以通南康郡。
走巴山郡這條路,要先攻佔廬陵郡,路線雖然更遠一些,但富裕的廬陵郡,可以提供許多補給。
而臨川郡可以直達南康郡,路線近卻山路崎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