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不愛春風愛北風(第2/3頁)
章節報錯
他打出的旗號就是反對朝廷推恩,要為自己的侄子蕭憑爭一口氣!
蕭綸明面上的目的就是為了讓朝廷收回推恩令,至於鄱陽縣會不會還給蕭憑,那就要看蕭憑有沒有本事從他手裡要回來了。
如果建康那邊頒佈詔令讓蕭綸當個“江州王”什麼的,他肯定不會反對! …
現在就有個很棘手的問題擺在朝廷中樞面前,或者說擺在劉益守和他麾下的親信面前:究竟要以怎樣的手段收拾蕭綸才好?
建康中樞好不容易在劉益守等人的努力下,透過打擊世家豪強,更新律法條令恢復了些許權威。如今蕭綸跳出來打臉,要不要反擊已經不需要爭論。如果示弱,前面的努力便會化為烏有。
令所有人在意的事情只是要如何去收拾蕭綸才能鞏固中樞權威!那些正在觀望的潛在盟友和蟄伏敵人,都在等待建康朝廷中樞的應對。
於是這件事便成了最緊急事項,擺在了劉益守書房的桉頭。
……
秋高氣爽,旌旗獵獵。
剛剛入秋不久,高歡就聽從次子高洋的建議,命段韶帶著整編不久後的一萬嫡系兵馬,屯紮於鄴城西北的臨水縣(河北磁縣),並在這裡選中了一處密林,在四周佈防。
隨後,高嶽帶著補給的隊伍趕到,將數百頭野豬、鹿等動物作為秋狩的獵物,在密林中放生。然後在臨水縣縣城不遠處搭建高臺,等候高歡的到來。
為了“彰顯軍威”,高歡幾乎是把這一萬兵馬武裝到了牙齒,把府庫裡的盔甲能換上的都換上了。但為了不“打草驚蛇”,對外宣傳的基調卻非常溫和甚至是溫情。
各方貴人,皆可位臨遊玩,攜女卷而來亦是美事。參與秋狩者,一人帶蒼頭(或家僕)兩名入林,只當是遊山玩水。
總之,這次秋狩就是為了放鬆的,順便大家聯絡一下感情。
鄴城裡無論朝廷官員,還是各路將校,只要是有身份的人皆可參與。看誰的獵物更多,還會設排名,並且有豐厚獎勵。
為了表示誠意,霸府更是傾巢出動,高歡的家卷自婁昭君以下,無論男女老少,悉數到場。有高歡做表率,秋狩的軍事氛圍大為減輕,看上去更像是個高歡牽頭組織的大型遊樂活動。
當然,類似的場面其實在北魏前期也非常常見。不過那時候秋狩除了交流感情,交換利益,弘揚武德外,更多的是為了打獵獲取肉食,遊牧民族生產生活的意思更重一些。
很多人都是暗暗揣度,高歡此舉,只怕是為了選拔軍中新銳將領。畢竟,是否善於打獵,某種程度上也代表著這個人的武力與腦力。
至於最多隻帶兩個蒼頭,也很好理解。這不是在考驗團隊能力,而是看個人武勇如何。帶多了人,就看不出領頭之人的能力如何了。
比如說高澄和段韶一隊,帶著好些人打到了一頭野豬。那這頭野豬是算高澄打到的,還是算段韶的?段韶會跟高澄爭奪獵物麼?到時候就根本說不清楚了。
所以高洋以南郭先生獨奏樂為例,勸說高歡的時候,高歡大為欣賞,深以為然。這次秋狩,多少要看一下麾下眾人各自的本事如何。 …
此外,高歡還有個隱藏的目的,暫時秘而不宣。
他跟趙郡李氏出身的李希宗提過了,想讓長子高澄與對方的長女李祖猗聯姻。李希宗不好拒絕,只是說希望雙方先見一面再說。
高歡希望藉此機會,讓雙方見個面,把婚事徹底定下來。要是搞得秋狩像軍事演習一樣,還怎麼談聯姻的事情?軍演是要在秋狩完成以後,等大家心情都放鬆下來以後,再予以震懾!
先禮後兵,先談妥婚事,再讓趙郡李氏的人看看自己麾下雄兵,這樣便可以恩威並施。
與趙郡李氏聯姻,可以極大的穩固蠢蠢欲動的河北世家,在裡面打出一個缺口,彌補損失了李元忠後的缺憾。
這對於高歡繼續推行改革是非常有利的。
至於李祖猗長得如何,高歡也見過本人了。簡單概括就是花容月貌驚為天人,配瞎了一隻眼睛的高澄簡直綽綽有餘,難怪李希宗有些不情不願。
然而到了秋狩開始的前一天,高澄還是差點讓高歡發飆了!
華麗的高臺上,高歡指著臺下拿著根短矛,穿著一身灰色麻布衣的蘭京詢問道:“蘭京不是你的蒼頭,你帶他來做什麼?”
“父親,孩兒想到了一個額外的彩頭。讓蘭京提前一天躲在密林裡面,誰能抓到他,誰就是頭名。這樣的話,也能省去爭論誰是第一的麻煩。”
高澄振振有詞的說道。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高澄說的雖然是歪理,卻也有不容反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