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韶知道,只要是把東西留著,他就會一直想著退路。

「罷了罷了。」

段韶搖了搖頭,將裝有金簪的木盒子貼身放好。

經過這件事,他似乎對忠誠與背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父親段榮跟高歡是連襟,又是共事多年,還有牢固的利益紐帶。可是段榮卻一直在想方設法的準備好退路,哪怕在當時,這種事情看起來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段榮可是高歡麾下出了名的忠心耿耿,勞苦功高的主。可是哪怕是這樣的人,他也為自己和家族留了後路。

八年前的事情!段韶想想就覺得可怕!人心真是深如大海!

按道理說,段安寧其實也是有資格看這封信的。但段韶正是被父親皮裡陽秋的做派給嚇到了,這才明白臣不密則失其身是多麼的要命!

段榮在信中說「閱後即焚,勿告家小」,段韶辦得麻熘,段安寧一個字都沒看到。

「高王啊,您可千萬不要不爭氣啊。我段某人,是不想當叛逆的。」

段韶苦笑的自言自語道。

老實說,高歡對他很器重,劉益守則是交鋒過多次的死敵。如果可以,他真不想用段榮留下的「秘密武器」。

……

「王師所過之處,贏糧而影從。河南之地百姓皆出郭相迎,遠望十里不止。更有擔憂魏軍報復者,舉家南遷至荊襄、江淮等地……」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守等人前期準備也比較充分,再說梁國現在社會也比較安定沒有戰亂。經過短時間的混亂之後,那些災民都被安置起來大規模鋪開種植棉花,或者在工坊裡做工。

那些新開的紡織、造紙等作坊,都是滿負荷運轉。官府再把那些流民們組織起來,讓他們自己蓋房子,挖池塘,開墾新田,讓社會秩序恢復正常。

劉益守的這次北伐,給南面帶來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併為大規模開墾江南的荒地,提供了必要條件。

從字裡行間裡,看得出來楊愔對劉益守擄劫人口充實兩淮與荊襄等地的行動還是很贊同的,雖然搞得動靜很大,吃相也很難看就是了。

其中還很有些買賣人口的破爛事,遵循著劉益守之前說的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策略,楊愔都沒有過分追究,只是把相關事件都一一記錄在冊,交給了崔暹處理。….

也得虧是大量使用船舶運送流民,又提前劃歸了安置地,總算是把劉益守交待的事情完成得差不多了。

如今劉益守北伐前所醞釀的佈局,已經基本上完成。

南潁川郡和汝南郡幾乎被完全軍管,普通百姓,包括當地大戶,都被遷徙到了荊襄。獨孤信在南潁川郡佈防,趙貴在汝南郡佈防,於謹已經帶著精兵前出到了長社城附近。

換句話說,只要劉益守覺得苗頭不對,那麼就可以馬上往南面後撤,且戰且走即可。

後期再慢慢的跟魏國磨,保持萬人以內的交戰規模,然後一點點的退到南潁川郡。因為河南之地的人口規模已經被極大的改變,所以魏軍南下作戰,等於是在外線作戰,無法得到就近補給。

所以到時候南陽以東的南潁川郡等地,梁軍的補給線要遠遠的短於魏軍,到時候誰欺負誰還不一定呢!

「罷了,宣傳需要,你該怎麼寫就怎麼寫吧。」

劉益守不以為意的擺了擺手說道。

宣傳口嘛,懂的都懂,不要過分苛責了。

「主公,高乾派人來向我們求援,要我們分兵一部,屯紮北中城,真的不理他們麼?」

陽休之好奇問道。

他今日才接待了所謂的「使者」,那人一副頤指氣使的模樣,命劉益守帶兵屯紮北中城,防備魏國偷襲。

「人走了沒?」

劉益守微笑問道,好像並不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

「沒,還在驛館休息。」

「直接告訴他們,就說本王相信他們的能力,他們組建的新軍,守住河陽關一定沒有問題,讓他們自信一點。」

說完,劉益守就往書房的榻上一躺,開始閉目養神起來。.

攜劍遠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