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第3/3頁)
章節報錯
挖地道派兵潛入狹小的玉壁城內,確實是一個餿主意。但挖地道是不是思路不對呢,其實恰恰相反,挖地道進行“穴攻”,對守軍的威脅反而是最大的,而且韋孝寬其實可以用的破解辦法並不多。
地道入口處,李業興將一張地道的草圖放在地上,跟段韶商議如何打破目前的僵持局面。
“每挖一段,都要用柱子支撐住,然後把地道挖成地穴。這樣地穴上方的城池地基就空了,這時候我們只要將對應的支撐柱點燃,然後那裡就會塌陷下去。
如果上方正好是城牆所在,那麼城牆失去地基,自然會垮塌。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地道里點火併不容易,點燃後很快就會熄滅,為之奈何?”
段韶疑惑問道。
經過幾天相處,他還是很佩服李業興的為人。這個人就是個喜歡辦事又不爭功的老實人,遇到高歡這樣喜歡聽好話的可謂是倒了八輩子血黴。
“每隔一段就做標記,將土打穿後在地面上插旗,而且我們還可以先試試地陷的效果如何。至於火焰熄滅,那是因為裡頭沒有氣,派人在洞口鼓風即可。”
古人不知道氧氣,但是陰陽之氣還是知道,更是知道陽氣可以助燃。要不然,沙土覆蓋滅火的辦法根本不可能推廣應用開來。
他們認為,洞穴裡面點火容易熄滅,是因為“陽氣”耗盡了,必須讓外界的陽氣進來,才能繼續燃燒。
李業興學富五車,自然不會不懂這些道理。
很快,段韶命人迅速挖了一條玉壁城反方向的地道,在裡頭用柱子支撐。最後點燃地道里的柱子,用洞口鼓風的方法往裡頭送氣,讓柱子保持燃燒。
然而,柱子燃燒的速度不一樣,地坑塌陷的速度也不一樣。最後全部柱子都燒完了,地面確實塌陷了,卻不是一起塌陷,而是逐步塌陷。
如果對著玉壁城的城牆用這一招,那麼韋孝寬有足夠的時間組織人員堵住缺口!
“好像不太行啊。”
段韶皺眉看著李業興說道,現在他已經把對方當做可以商議計劃的合作者看待,早已改變了當初不屑一顧的看法。
因為柱子離洞口的距離不一樣,所以燃燒的速度也不一樣,離洞口越遠,燃燒的速度就越慢。管你灌進去多少猛火油都好,只要是沒有新鮮空氣,火就是燒不起來!
二人都陷入困頓之中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正當一籌莫展之際。高歡又在催促挖掘地道,似乎把段韶最後提出的“穴攻”方案當做救命稻草一般。
無奈之下,段韶和李業興只能死馬當活馬醫,他們打算先挖洞,然後用木料支撐,最後放火焚燒木料。至於燃燒的速度不一樣導致地面只能緩慢區域性塌陷這樣的細節,他們實在是無能為力了。
正當段韶帶著人在玉壁城東北面四處挖地道的時候,城內親自督戰的韋孝寬,也察覺到了事情有些不對勁。
因為高歡軍已經放棄派人從地道潛入玉壁城的行動,而城外又一點動靜都看不出來。高歡軍圍而不打,顯然是跟之前心急火燎,病急亂投醫完全不同,判若兩軍。
“韋將軍,高歡的人會不會是想穴攻呢?”
副將蔡佑指了指不遠處那道孤零零的城牆說道。這道斜坡上的城牆,可謂是東北面高臺唯一的缺口了,東面北面兩個方向可以夾擊,攻城的一方若是從地面進攻,遭遇的阻力可不是一般的大。
“穴攻啊,確實有可能。”
韋孝寬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說道。
在北方,挖地道**攻也不是什麼大秘密了,知道原理的將領不少,雖然不是人人實操過,但歷朝歷代都有戰例擺在那裡,吃這碗飯的人,誰會不當回事呢?
“韋將軍,若是高歡的人在城牆下面穴攻,我們一來無法提前破壞,二來防禦起來也會捉襟見肘啊。”
蔡佑有些擔憂的說道。但韋孝寬臉上卻沒有一點驚慌的神色,似乎心中頗有算計。
“此事,我已經提前準備好了,現在是時候耍耍了。”
韋孝寬微微點頭說道。
這話聽得蔡佑一頭霧水的。
見他迷惑不解,韋孝寬將其拉到一邊,壓低聲音說道:“此番我去南陽,得見梁軍作戰,皆以木柵為屏,隨取隨用,將其連線擺設,變化無窮。
我已經提前命人制作好了許多這樣的木柵欄,一旦城牆塌陷,便以木柵為屏,堵住高歡軍進兵之路。待敵軍退卻後,以木柵為骨壘土砌牆,修復城牆缺口。
高歡的人來多少次穴攻,我們就堵多少次缺口。看是他們累還是我們累。”
韋孝寬不以為意的說道。他是個很善於總結學習的人。南方缺馬,所以打仗的時候,使用木柵欄阻攔騎兵。與刀盾兵和步槊兵配合,搭建臨時的陣線,已經成為軍隊標配,使用非常普遍。
這是經歷無數血與火考驗下凝結出來的寶貴經驗,韋孝寬覺得自己可以活學活用。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
“蔡將軍,你選拔出一隊最精銳計程車卒,到時候堵住城牆的缺口。”
韋孝寬交給了蔡佑一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