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算是說到高歡心坎裡了!

高敖曹和堯雄等人,如今正在青徐跟宇文泰對峙,雙方都暫時奈何不得對方,都是等著自己這邊的後手!

如果這場仗不打了,那高敖曹他們肯定要撤,泗水北岸是守不住的!這一退,可就直接退到了任城和兗州一線,好幾百裡呢!

這就是青徐這塊地方不好處理的原因,易攻難守,你想退還不好退下來!如果退卻,那就意味著之前的勝利白瞎了。

自劉宋開始,南北兩邊就在這附近反覆拉鋸,不是沒道理的。

“高王,連番大戰,各部都需要修整,補充兵員、盔甲、兵戈等軍資。若是今年冬天再跟梁國死戰,極有可能又是打成不勝不敗的平手局。

到時候兩邊依舊勢均力敵,我們既不能徹底攻佔淮河以北,也無法將劉益守的部曲全殲。到了明年,糧草依舊緊張,依舊是寅吃卯糧。請高王三思啊!”

孫騰幾乎是要給高歡跪下了!

司馬子如不學無術,只會舞文弄墨,對軍務完全不熟悉。出出餿主意還行,但是他對於戰略是一竅不通的,出的主意也不過是靈光一閃的結果,缺乏通盤的考慮。

“你們說的都有道理。”

高王將一個小冰塊咬碎,渾身都感覺到舒爽。

“這樣吧,天氣炎熱,伱們都休沐三天,不必來霸府了。”

高歡擺了擺手,暗示自己想“靜一靜”。

話都說這個份上了,孫騰和司馬子如只能選擇告退。等他們都離開了以後,高歡在思考魏國的局勢和天下的局勢,一時間也拿不定主意。

高歡一邊吃冰鎮果子,一邊等待。很快,渤海高氏出身的高隆之,族弟高嶽被高歡叫到了霸府。

高隆之本姓高,被姑父徐成收養後改姓徐,後來輔佐高歡打天下,被高歡認為從弟,又改回高姓。他長年擔任京畿(鄴城)的府尹,職位不高,但權力很大,而且要管的事情比較多!

這個人脾氣不好,與人相處也不好,睚眥必報。高歡將其安置在鄴城這個位置上,充分顯示出了他老謀深算的政治考量。

高隆之是個壞人,高歡才方便當好人,不會被架空。

高隆之容易得罪人,高歡才方便從中調節,兩邊都會感激他。

越是細碎的事情多,高隆之做起來就越麻煩,就會時不時的懇求高歡幫助,一來二去,不就把此人駕馭住了麼?

不得不說,高歡的政治才能,尤其是權斗的本事,遠在他戰場臨陣的水平之上。

“延興(高隆之表字)啊,鄴城存糧還多麼?”

一見面,高歡就微笑詢問道。說到糧食,高隆之頓時一個頭兩個大。

“高王,鄴城府庫存糧幾乎沒有多少了。如今還未到秋收,各地府庫估計也不多,鄴城糧價已經漲了幾倍。現在手裡還有糧草的,也就那些世家大戶了。”

高隆之不卑不亢的說道。

他是跟別人相處不好,不代表他做事不認真。

“這樣啊……”

高歡扭過頭看著高嶽問道:“募兵情況怎麼樣?”

“高王,現在好多人家都是等著秋收吃飯呢,要是從軍,家中田宅就全亂套了。所以募兵不是很順利。”

高嶽有些無奈的說道。以前募兵,官府庫房內有糧食,可以妥善安頓。如今府庫無糧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而前幾年頒佈均田,河北的流民也沒有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