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悶聲作大死(第2/6頁)
章節報錯
“倉垣城以東,就是小黃城。沿著睢水南下,就是睢陽。我們,並不是要讓陳慶之跟劉益守死磕,你想想看,萬一劉益守打不過陳慶之,投降梁國怎麼辦?”
聽到這話,高歡默默點頭。不得不說,劉益守確實有投降梁國的動機,幾乎可以斷定他有這樣的“備選”。
甚至是首選。
爾朱榮的猜疑不是沒有道理的。元子攸死了,能夠給劉益守提供“官面上”保護的牌面沒了,他還待在魏國,難道是打算來洛陽跟爾朱榮一起吃年飯?
這是個大是大非的政治問題,當初劉益守那麼看不慣元子攸,為什麼沒有折辱這位,沒有廢掉這位?
因為元子攸可以讓劉益守的隊伍成為“魏國禁軍”,可以給他封王,甚至還可以一口一個姐夫的造勢!
現在這些都沒有了,也就是說魏國無法再給劉益守提供任何明面上的幫助,只有沒有盡頭的義務!
“所以,大都督是要……”
“沒錯,我們擋在倉垣城,陳慶之就沒法沿著睢水南下到睢陽。他必須朝正南面行軍,沿著蔡水走。然後,我們就在南面的扶溝城等著他們。
那時候,陳慶之會發現又沒有路走了,他不得不再次偏離行軍路線,再次往西北走。”
高歡回憶了一下,再往南,就到了魏國在南面的大城襄邑。
“然後我們再到襄邑去攔截白袍軍,讓他們繼續往西北走,繼續遠離迴歸梁國的線路,對麼?”
這一瞬間,高歡領悟到了爾朱榮用兵的“猥瑣”思路。
你不是牛逼麼?那行,我就是不跟你正面交戰,但是我在你行軍的必經之路上,在關鍵節點卡著你!
要麼你冒著全軍覆沒的危險跟我死磕,要麼,你就偏離行軍路線,我會在下一個路口等你!
如果在一般情況下,陳慶之是可以殺個回馬槍的。可是賀拔嶽的人馬卻一直跟著他們,不疾不徐的。你要反殺,他們就往後退,你走多少他們退多少,等你掉頭的時候,賀拔嶽就回來了!
這是爾朱榮當初交代賀拔嶽的行軍方略,說白了,就是“保持接觸,避免戰鬥”!
在白袍軍將士急切回梁國的氛圍下,陳慶之就是想打大戰惡戰,誰又願意跟逼迫並不急切的敵人死戰呢?
而爾朱榮則可以利用魏國官府的資源,水路調兵,提前圍堵。
高歡總結了一下,那就是爾朱榮發現在戰術上幹不過陳慶之以後,就決心在戰略上進行圍堵。甚至退一萬步來說,陳慶之帶兵回梁國也沒什麼大影響啊!
爾朱榮想做的,只是把這尊“大神”請出魏國。當然,能幹掉最好,幹不掉也不強求。
“報!賀拔都督送來的緊急軍情!”
一個傳令兵急匆匆走上城牆,將一個染血的竹筒遞給爾朱榮。
賀拔嶽?
爾朱榮拆開竹筒,拿出裡面的信紙,才看一句話就瞪大了眼睛。
陳慶之利用僅剩的千餘騎兵,趁著夜色突襲了一路跟隨的賀拔嶽所部。因為之前白袍軍那邊都是隻顧著趕路,也並未對跟隨的隊伍有什麼過激舉動。
所以自賀拔嶽以下各軍都有些懈怠了。沒想到陳慶之真就能乘人不備夜色突襲!賀拔嶽被打得大敗,不得不退到西面的中牟城以自保!
陳慶之帶著白袍軍,急行軍前往位於雍丘西北的陳留!
“這不可能啊!”
爾朱榮被賀拔嶽送來的情報給嚇傻了。
陳留那邊,他派出竇泰鎮守。如果沒有賀拔嶽一路跟隨,那麼白袍軍可以心無旁騖的攻打陳留,竇泰還能不能守得住,就不好說了。
這就好比說一張網如果某個地方被割破了,緊挨著的地方也會很快就支離破碎!
“賀六渾,你鎮守倉垣,我親自帶兵,去追擊白袍軍!”爾朱榮這裡有兩萬的預備隊,一直沒有動用過,等的就是關鍵時刻能頂上去!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