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區區七千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說句不好聽的,只要大軍離開了滎陽,那就是天高任鳥飛,想怎麼玩都可以。
繼續當北魏的走狗,或者獨霸一方跟葛榮學習,亦或者投入梁國的懷抱,都是選擇之一。北魏朝廷至少這一兩年是沒有精力去制裁那些聽調不聽宣的軍頭丘八的。
當然,這些都是隻是最基本的“混下去”,劉益守的目標顯然不止於此。
“如果梁國數十萬大軍北伐,那麼睢陽是絕對保不住的。楊椿說李叔仁帶兵支援睢陽,會不會……是因為睢陽很安全,梁國北伐的兵馬並不多?”
王偉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從世家中人的尿性就能看出來,這些人趨利避害的本事一流。如果青徐之地輕鬆的話,絕對會想盡辦法的使絆子,不讓劉益守在洛陽城裡搜刮財富。
可是從現在看來,對方似乎很願意“花錢免災”,那麼就定然有一些劉益守等人不知道的原因在裡頭。元子攸好忽悠,那些世家中人可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主。
“或許梁國北伐的兵馬並不多,但是……也不好說那些人會不會很生猛。”
劉益守意有所指的說道。
陳慶之北伐確實只有七千人,可那七千人,都是一個地方出來的“鄉黨”,凝聚力特別強。而且陳慶之還有個習慣,每當自己這邊將士有多少人陣亡,他就會讓麾下人將魏軍俘虜中挑選同樣多的人出來,將其挖心陪葬!
殘忍是很殘忍,但是效果卻很顯著,他麾下那些梁國士兵,悍勇異常,而對手聽說了這個習慣之後,都會下意識的不去殺死對手。
總之,劉益守感覺如果真跟前世史書上說的那樣,那麼去睢陽的大軍跟送死沒什麼兩樣!
“你說得也不無道理吧,或許梁國北伐軍人不多,但是很能打?也罷,跟我們關係不大。我最想知道,邢杲和羊侃我們怎麼對付啊主公?”
王偉沉吟片刻,繼續說道:“羊敦在兗州還在抵抗羊侃,而且兗州離滎陽還算是比較近的,路也好走。我們從滎陽出發,讓大部隊在後面慢慢走,領最精銳的五千兵馬前出,儘快趕到兗州。
到時候裡應外合攻打羊侃,應該有奇效,就是會比較冒險。
假如我們全軍壓上,那些工匠,押運糧草輜重的輔兵,反而會成為羊侃攻擊的物件,那樣反而被動,主公以為如何?”
兗州是大城,州府所在地。等攻下了兗州,跟羊敦合兵一處,進而清繳青徐之地的殘餘敵對勢力,應該是一種見效快的好辦法。
不得不說,王偉的主意還是很正的。劉益守微微點頭道:“此計可行。”
羊敦會不會配合呢?答案是他一定會主動配合劉益守,甚至熱情到劉益守都不好意思的地步。原因很簡單,羊敦的弟弟羊侃成了反賊,投靠了梁國。
而他爹生前多次表示自己的是“南人”,羊氏應該回歸梁國。
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羊敦還堅持站在北魏這邊,要是不好好表現,積極表現,一定會被有心人說成是“人在曹營心在漢”,或者懷疑他是內應,圖謀甚大!
王偉想得也很明白,羊敦現在就好比是一個急需“男人”的曠世怨婦,遇到劉益守這種“大帥比”,那只有“投懷送抱”一條路可以走。
“羊敦確實可以拉到我們這邊。”
劉益守對王偉的判斷表示贊同。
和一直在北方邊塞的於謹不同,王偉之前就在河南之地混,對這周邊的人文地理非常熟悉。他的在這方面的建議,很有參考價值。
“主公,卑職一直有個問題,又不知道要怎麼問。”
王偉有些不好意思的說道。
“但說無妨,就是你想成親,我也會幫你安排的。”
劉益守大度的說道。
“主公,如果,我是說如果啊,梁國大軍太兇猛了,橫掃了魏國,甚至佔據了洛陽……那我們要何去何從?”
任何魏國的軍隊,只要是在黃河以南的,但凡遇到這樣的情況,似乎除了戰死外,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現在劉益守大軍之中有工匠,還有一些士兵的家眷,還拖著糧草與財貨。你指望這樣的大隊伍從青徐之地撤退到黃河以北(且不說梁軍會不會過河),完全就是天方夜譚。
韓信白起來了都是沒招的那種。
“事情當然是很嚴重的,可是……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