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士子和武舉們的背影,徐宗文步行到御座上這才緩緩開口:“都起來吧。”

“朕三令五申國中唯父母子女外者禁行叩拜之禮,而仍禁絕不止,你們之中誰能知道緣由為何?”

誰也不知道皇帝策試的第一道題目竟然是議論延續千百年的跪拜之禮。

人群中,何承天站了出去,他朝著御座上的皇帝深深一揖:“回稟陛下,小民可以試為解之。”

“哦?你知道為什麼?”徐宗文笑了,看看一旁唯唯諾諾不敢出聲計程車子,此人確實有些鶴立雞群。

“回陛下,君臣跪拜之禮古已有之,為的是君臣有別,亦是為人臣者對君父的敬愛尊崇。”

“至於對父母師長行大禮,父母者生養愛慕濡養之者,有大恩於我,故為人子者自然當恩報之。”

“師長者,傳道受業解惑者也。我初而為人,而萬物眾生之廣未必認之,善惡忠偽之分未必察之,禮儀人倫之道未必明之,人非生而知之者也。師長者,開蒙解惑傳道受業解惑之大恩亦需報之,所以大禮不免。”

對於皇帝的當廷策問,何承天應對自如,甚至可以說是毫不費力。

徐宗文來了興趣,他朗聲問:“你叫什麼名字,哪裡人氏,什麼出身?”

皇帝一連三問,何承天自然也要一一回奏,他稍稍抬頭,不卑不亢答道:“回陛下,小民何承天,徐州東海郡郯城人氏,父母早亡,伯祖父何倫乃前晉之右衛將軍,叔父何諱月兮是益陽縣令,小民師承散騎常侍恩師徐諱廣。”

“哦?這麼說你是個有才之人。”散騎常侍何廣是此次殿試副主考,徐宗文有些懷疑了。

或許是察覺到皇帝態度有些轉變,何承天忙回道:“小民只是心存報國之心之人。”

徐宗文聽了這話不禁對何承天高看三分,於是再問:“那麼你可知朕廢跪拜之禮是為了什麼?”

此時,士子們和武舉人們紛紛把目光投向何承天。

何承天略微思索便不慌不忙答道:“小民以為陛下此舉與晉朝退居江左,中原喪亂百年,漢人遺民胡塵有關。”

聞言,徐宗文眼中閃過一絲欣賞之色,他抬手示意何承天繼續說下去。

“謝陛下!”眾目睽睽之下,何承天又是一揖,他有理有據道:“昔日懷帝愍帝在國遭憂,兩京失卻,永嘉之亂致使國威淪喪,漢家故地為胡虜所竊居,漢人淪為兩腳羊,為胡虜奴僕,求饒跪拜更是不在話下!”

“若非陛下起於青萍,奮威揚武,驅除胡虜,克復兩京,今日之中原恐怕又是另一番景象!”

“故此,小民以為陛下以一人再造區夏,功莫大焉。陛下是我漢家的脊樑!陛下不願意再看的我漢家兒女為奴為僕,所以陛下廢跪拜禮為的是讓我漢人挺起胸膛,挺起脊樑骨做人!”

何承天的一席話振聾發聵,令宣室殿內所有人都為之一振!

同年士子中本有幾個看不慣何承天在天子駕前出盡風頭,以為他是譁眾取寵,何承天方才一席話講出之後令懷有此等心思之人立刻汗顏不已!

徐宗文鼓掌而立,忍不住讚歎道:“說得好!難得你有如此的才能見識,希望今日的面試你能夠給朕留一個好印象。”

“謝陛下!”

很快,在親自詢問了幾名士子和武舉人之後,徐宗文命人下發自己準備的考卷。

給二十名士子的題目是《論富國強民之法》,給二十名武舉人的則是《滅魏平燕之策》。

此次面試,士子中名列前茅的是謝靈運、荀雍、範泰、何長瑜、傅隆、裴松之還有何承天七人,徐宗文欽點狀元謝靈運、榜眼範泰、探花何承天。

武舉前三者為武狀元王玄謨、武榜眼李元德、武探花沈慶之,其中徐宗文對武探花沈慶之寄予厚望,當廷拔擢其為奮威校尉,在徵北大都督諸葛侃帳下效力。

沈慶之少年時便以勇武聞名,不到二十歲便隨宗族抵抗孫恩、盧循的亂軍,保衛鄉里。其兄長沈敞之在諸葛侃帳下擔任徵北大都督參軍,徐宗文有鑑於此才決定將其放到北方戰場磨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