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劉牢之大步踱出,一把接過令旗。

徐宗文拔出長劍指著地圖繼續道:“揚威將軍郗恢、材官校尉徐溫,由你二人率領所部人馬埋伏胡山林兩側,待敵軍進入我軍埋伏,立刻發動攻擊!”

“諾!”

“寧遠將軍朱諶,由你率領本部人馬埋伏於厚丘,截斷燕軍退路,阻攔敵軍援軍。”

“諾!”

“其餘人等在大營設伏,等待魚兒上鉤。”

徐宗文先是計劃全殲出城的燕軍,然後又留了一手防範燕軍兵分兩路襲擊大營,思慮嚴謹,行事周密,讓眾將心悅誠服。

“此戰,徐某就全仰仗諸位了!”

“謹遵大將軍軍令!”

敗燕軍之策既定,徐宗文暫無憂慮,唯一記掛者便是遠在荊州的郭裳,郭子衿了……

巴東,魚復,西府軍水軍大寨。

自出兵以來,晉軍在桓石民的率領下已經擊破秦軍水軍,進佔長江數個渡口,唯獨陸上所獲甚少,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便是臨江。

“傳主公令,諸將大帳議事!”

大寨之內,傳令兵以聲傳聲,傳達軍令。

兩通鼓聲方停,諸將前後進入大帳,各自見禮完畢,落座之後,諸將這才得見桓石民正在召見一名面生計程車卒。

“郭先生去了有幾日了?”

“回主公,算上今日,已有五日了。”

“可有訊息傳來?”

“回主公,我軍細作還沒有訊息傳回。”

桓石民摸著額頭,心中十分焦慮!

七日前,大軍在三江口擊敗秦軍水軍三千,進佔臨江,奈何水道久未疏浚進軍緩慢。

同時,益州刺史王廣又命大將任權帥三萬人馬駐守巴郡,抵抗西府軍,加上駐守漢平的涪陵太守李丕又派人增援枳縣嚴防死守西府軍南下水道,與任權形成掎角之勢,荊州水軍一時進退不能,只能縮回臨江。

就在此時,郭子衿毛遂自薦請往巴郡去見任權,勸說任權反秦歸順大晉,桓石民深知徐宗文器重郭裳,故不願讓郭裳赴險。

郭裳立功心切,一番計較之後,只帶了兩個親隨假借桓石民民口令出寨,不告而別,如今已經有五日光景,還未有訊息。

“諾!”

桓石民嘆了口氣,大手一揮,斥退來人。

“主公,郭先生智謀出眾,才思敏捷,不會有大事,說不定反而能給主公帶來一個好訊息。”竟陵太守趙統覺得郭裳機智過人,去一趟巴郡勸說任權歸降乃是小試牛刀,不至於出什麼大事。

中兵參軍晏謙也勸道:“主公安心為上,郭子衿此人長於辯才,任權一介武夫,不會是其對手。”

“主公勿憂,我部馬正駐紮在臨江,主公若不放心請准予屬下率軍秘密前往接應。”不同於趙統的信誓旦旦和晏謙的不以為意,隨郡太守夏侯澄選了個折中法子,親自率人馬前往巴郡接應郭裳。

再怎麼說郭裳也是徐宗文派來協助西府軍獻策破敵的,萬一出了閃失,桓石民確實不好與徐宗文交代。

“此計策尚可,兵貴神速,夏侯將軍這邊出發吧!”桓石民不假思索便應下夏侯澄所請。

“諾!”

看著主位上正為郭裳憂心忡忡的桓石民,晏謙暗自搖頭: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軍師祭酒,何德何能讓主公如此上心?莫非那驍騎軍出身的一個個都是不世出的大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