倏地,徐宗文雙眼目透寒光,當著滿朝文武百官的面忽然開口吟詩一首:“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洛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言未畢,滿座皆驚!

這首詩明擺著是在在說徐宗文千里奇襲洛陽城的戰事過程兇險,但是徐宗文的忠君報國之心支撐著他英勇殺敵,誓死報國,最後漂亮的打完了那場仗!

謝玄聽的仔細,他拍案叫絕:“好詩,好詩啊!”

何止是謝玄,凡事在座的大臣哪一個不是文筆斐然的刀筆吏?

但是沒有經歷過戰場的兇險多變,生死離別,誰又能吟出這樣帶有戰場廝殺,血流成河的悲壯場面的詩呢?

無疑,徐宗文做到了!

晉帝司馬昌明坐在龍椅上聽的清清楚楚,尤其是最後那句“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晉帝他站了起來:“徵北將軍徐驍聽詔。”

徐宗文聞聲,回頭便彎下了腰,雙手向前行禮:“臣聆詔!”

“徵北將軍徐驍進獻傳國玉璽有功,加封為武宣縣侯。”

“謝陛下!”徐宗文趕緊納頭便拜,有便宜佔白不佔。

晉帝的聲音迴盪在整座太極殿中,在所有人都不知所措的時候,晉帝招了招手,華齊從階下的內侍手中端來一個寶盒。

晉帝當中開啟,赫然是一塊金鑲玉!

那就是徐宗文還給司馬暉,讓司馬暉獨自獻給晉帝的傳國玉璽。

正當百官留在還在徐宗文被封侯的情景,晉帝忽然又一次為徐宗文開了口:“徵北將軍徐驍,神明爽俊,才慧夙成,有王佐之才,逸群之氣,文武兼備,國之棟樑。今有江州刺史、南康郡公桓伊之女懿淑天資,開卷海納,有道蘊之才,文君之名,此二人年紀相仿,郎才女貌,好教人神鑑知,天作之合,今朕下詔特將桓氏之女許配於徵北將軍徐驍,擇日完婚!”

“譁……”這一次不只是百官一片譁然,連徐宗文也楞在當場,腦袋就像是灌了鉛似的,沉重的很,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晉帝會在歲末大朝之上給他賜婚!

“徵北將軍還不叩謝皇恩?”

華齊與徐宗文有過一面之緣,當時華齊奉命到東海傳詔升任徐宗文為騎都尉,徐宗文對他是極盡尊重,送了不少禮,所以華齊見徐宗文失了魂一般,才主動出聲提醒。

徐宗文德三魂六魄被華齊喊了回來,他當即跪倒:“皇恩浩蕩,臣多謝陛下!”

太傅謝安咳嗽一聲,他支撐病體祝賀道:“有陛下做媒,將軍與桓氏之女締結良緣,可成一段佳話!”

徐宗文緩緩起身朝著太傅謝安遠遠作了一揖:“承太傅吉言,希望下官大婚之日,太傅能夠光臨寒舍。”

“老夫的病體一日不如一日了,就讓大都督替老夫走一遭吧!希望你能明白老夫的一番良苦用心吶!”謝安重點強調了良苦用心四個字。

徐宗文何嘗不知道謝安的意思?

很明顯,謝安是希望徐宗文能夠明白陳郡謝氏與他有恩,讓他不要負了謝氏。

皇帝親自下詔賜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太傅表示支援,文武百官被徐宗文搞糊塗了!

看來,這朝中即將又要風雲突變了!

沒想到當年的徐寧還有這麼一個了不起的後人,東海徐氏這是要得勢了!

相較於牆頭草風吹兩邊倒的百官來說,士族的態度則非常曖昧。

曾經的當軸士族之一的琅琊王氏對政事不感興趣,現任的琅琊王氏家主王獻之已經開始以追逐山水,怡情養性。

同為譙國桓氏的銍縣桓氏家主桓伊倒是對徐宗文這個未來女婿十分滿意,加上皇帝賜婚的不可抗力,這樁婚事板上釘釘了已經。

龍亢桓氏未來的家主,年僅十五歲的南郡公桓玄是真心祝願這個曾經為他父親正名的恩人。

太原王氏家主王國寶和東海王氏已經依附了會稽王司馬道子,無疑,他們對這裝婚事是極為不滿的!晉帝的賜婚很明顯就是拉攏徐宗文,讓東海徐氏與銍縣桓氏聯姻,組成新的勢力,試圖為士族政治加入新鮮血液……

潁川荀氏的家主荀亮的態度不明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因為關雎樓的事,西昌侯荀充和徐宗文已經結了樑子了。

潁川郗氏與潁川荀氏是盟友,南昌公郗僧施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漫不經心的模樣,根本讓人看不出有什麼。

其餘的陳郡殷氏、彭城劉氏、弘農楊氏則持觀望態度,他們大多跟隨太傅謝安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