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怕老婆的邦尼特少校(上)(第2/5頁)
章節報錯
佔地六百多英畝的邦尼特莊園,在總共有一千三百多個甘蔗種植園的巴貝多島上也算是數得著的大莊園了。榮兵之前對巴貝多這名字有點印象但沒啥概念,幸好有“扛把子”老德克這樣的加勒比百事通。來的船上從老德克的講述中,榮兵才對這個島的歷史有了些粗略的瞭解。
巴貝多名字的由來,是一二百年前葡萄牙人上得島來,發現島上遍佈叢生的無花果樹上長滿了像長長的鬍子一樣的縷縷鬚根,就給這島取了個很形像的名字——巴巴多(barbado長鬍子)島。
甘蔗苗是1493年哥倫布第二次抵達美洲時帶來的。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土質肥沃、天然適合甘蔗種植的巴貝多,從此就和“蔗糖”、“朗姆酒”、“奴隸”這些名詞永世結緣無法分割了。
430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居然遍佈著一千幾百家甘蔗種植園!這都是拜“砂糖革命”所賜。
在歐洲,原本屬於奢侈品被貴族和富裕階層所獨佔獨享的砂糖不知不覺地成了生活必需品。咖啡、茶、食品都需要大量的糖。平民們都開始狂熱地追求“甜蜜的生活”了,這同時還能滿足平民們猶如提高了社會地位似的虛榮感。現在僅大英帝國每年人均砂糖消耗就有6磅之多!這就是促使砂糖需求暴增的根本原因。
據老德克說,巴貝多最興盛的時期,就這一個小島同英國的貿易量,就超過了北美大陸所有英屬殖民地與英國貿易量的總和!當時英國消費的所有食糖幾乎全部來自巴貝多!牛吧?
雖說現在甘蔗種植園在西印度這邊已遍地開花,巴貝多專美不再,可“西印度糖島之母”這尊桂冠,那還是穩穩當當地戴在它頭上任誰也搶不走了。
據說最早用來榨甘蔗汁的第一代工具叫“古尼亞亞”(La Cunyaya),是啥樣兒的連老德克也沒見過。但一猜就應該是很原始的那種,用什麼重東西“咣咣咣”地槌甘蔗砸出糖汁的工具。後來才有了用牛馬等畜力工具像拉磨一樣帶動榨汁機來工作的方法。榮兵剛才就是差點被那頭牛拉動的大木頭槓子把腦袋給撞了。
“17世紀開始的幾百年裡,都是非洲奴隸用淚,用汗,用血,和成了歐洲人嘴裡那甘甜怡口的砂糖。苦難的非洲人就這樣用人生的悽慘換來了幸福的歐洲人生活的甜蜜……砂糖——你這天殺的糖!”
邦尼特莊園的主樓挺氣派的,此外還有僕役傭工以及奴隸居住的磚房和木屋。莊園南邊是馬廄牛棚和家禽窩,北邊就是數百英畝的種植園,邊上有一座規模不小的蔗糖作坊。
按老德克的說法他們是來對地方了。約定的工資是每人每月2鎊5先令,絕對夠高的!而且莊園主邦尼特少校又是個挺和氣的人,無論從哪方面看起來,都不大像那種“奴隸玩兒命壓榨甘蔗,他們玩兒命壓榨奴隸”的典型種植園主。
所以你瞧,他這五百多英畝的土地居然只種了二百來英畝甘蔗,另有大約二百英畝是種了些糧食蔬菜和甘蔗苗。還有一百英畝土地啥也沒種就那麼摞著。
甘蔗這東西生長期可長,得1418個月才能收穫。在巴貝多這種氣候炎熱溼潤的地區,甭管啥季節,你就可勁兒種吧!六到十一月雨季時甘蔗長勢最好,一到五月旱季時收割的甘蔗糖度最高。只要儘量平衡兼顧好這兩個季節就成。
所以很多種植園主都是無法自控地這茬收完了立馬就種下一茬。要知道,以現在全歐洲對蔗糖的瘋狂需求,種甘蔗簡直就跟在土地上直接種金幣沒啥區別。
既然這樣,那種植園寶貴的土地還能浪費在種糧種菜上?拉倒吧!傻呀?一律外頭買去!俺家土地還得留著種金幣呢。至於說還要空著一百多英畝讓土地緩口氣兒養養地力?有那個必要嗎?反正甘蔗這玩意兒對地力的傷害又不是狠大。誰這麼幹誰是傻前加二——二傻子!
那位穿著件紅藍白條相間的絲綢晨袍,手裡拿本書的二傻子走過來時,榮兵正在挨個大木盆檢查過濾之後的糖汁冷卻和結晶的過程。
二傻子不到三十歲的年齡,170左右的身高微胖的身材,一頭金髮白白的一張臉。不知是刻意這麼造型還是咋地,總有那麼一綹髮梢呈月牙型緊貼在額頭上方正中。
二傻子……嗯……算了吧……榮兵心想,人家老闆挺好的人,老在心裡這麼叫就不厚道了。邦尼特少校天生一張有點笑面的娃娃臉,要不是他那一圈兒有點稀疏的淺黃色鬍子,還真挺像個笑眯眯的少年兒童似的。
榮兵在心裡嘆口氣:“唉……這代議制皿煮可真不咋地。這位邦尼特少校先生連我都能看出根本不適合當個軍人,可巴貝多市政議會愣因為他家是當地三代名紳,人緣好得要命,就認同了他的毛遂自薦,讓他坐了一輪少校過山車……”
聽桑喬說,當時殖民地治理議會(verning council)選擇他的理由也挺過硬的。說邦尼特先生人品家世深孚眾望,而且他本人機智果敢勇於奉獻。最關鍵的是,此公熟讀兵書戰策胸羅甲士萬千……於是邦尼特先生就成了巴貝多自衛隊的邦尼特少校。
可這位邦尼特少校在1710年那次兩艘西班牙海盜船從加里森角登陸巴貝多島搞破壞時,表現得……內啥……反正過後就被很委婉地辭退了。
雪上加霜的是,同年,22歲的邦尼特少校婚後第一個孩子,以他和太太兩人姓氏命名的小亞藍比•邦尼特不幸夭折了……
桑喬是邦尼特家的家生僕,他的爺爺和爸爸都是邦尼特家族的僕人。今年才16歲的他從小就跟在邦尼特屁股後面當小僕人,兩人與其說是主僕,倒不如說有點像童年玩伴的感覺。所以小桑喬在和老德克他們講述邦尼特先生在1710年那些痛苦的日子時,眼圈兒都有點發紅了。
那之後,邦尼特先生情緒抑鬱了很久,直到他的第二個兒子小愛德華出生後才略有好轉。但從那時起他就不大熱衷於社交活動了。甚至連正裝都懶得穿,每天就穿個晨袍在莊園裡找個角落靜靜地看看書抽抽菸。
但不能在那幢漂亮小樓裡的書房看書和抽菸,因為……家有猛虎!
所以話癆小桑喬鄭重告之了大家兩條禁忌……
一,稱呼邦尼特時,最好或者一定要稱呼他為邦尼特少校。切記!
二,大家一定儘量少在邦尼特太太面前出現,總之一定別惹著她!切記切記!!
榮兵當時就奇怪地問:“既然邦尼特先生有過那樣一段不太……輝煌的少校履歷,那他應該儘量迴避這事吧?而且他現在都已經不再是少校了,這咋還在稱呼裡諷刺人家戳人家痛處呢?桑喬你可不帶害我們的呀?”
桑喬搖搖頭:“我也不太懂,可能跟他總看的那些書有關吧。我聽夫人背後是這麼說的。”
在後來的日子裡,榮兵略一留心,則可見他於草坪上、風車下、田埂間,分別拿過《朗斯洛或小車騎士》、《培斯華勒或聖盃傳奇》、《埃斯普蘭迪安的英雄業績》在那裡安靜地閱讀抽菸和思考。
榮兵看到了這些書的封皮就暗暗點頭,這下明白了。敢情這位長著一張笑眯眯的娃娃臉看起來人畜無害的富三少爺邦尼特,是有著一顆狂野不羈,想上九天攬月欲下五洋捉鱉的遊俠之心啊?
現在,二傻子富三遊俠前自衛隊少校邦尼特先生,正穿著他那件經典的大英國旗款睡衣,拿著本法文版的《瘋狂的羅蘭》,施施然朝蔗糖作坊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