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抗戰劇,現在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老年化。只有老一輩的人再看,而新一代的年輕人,很難能在這些劇裡得到共鳴。”

“我們要拍,就要跟上年輕人的思維。拋開固有化。”

“那麼現在。”

“年輕人喜歡看什麼?”

“是愛情啊,同志們,是甜甜的愛情啊!”

“所以!!!”

姜黎用正氣凌然的表情,繼續忽悠著大家。

“在我的思路里,《風起時》就是一部抗戰愛情故事,男女主就是在抗戰時期的一對普普通通的學生。他們相遇相知,然後戀愛了。然後,因為時局動盪,他們又分開了。最好是,女主後面死了。”

bad ending~

完美!

可以在勸退一波觀眾了。

眾編劇:很好,上一部死男主,這一部死女主。

“那,這不是抗戰劇嗎?男女主都是普通人的話,怎麼體現出來這是抗戰劇呢?”林夕弱弱地舉了個手。

“而且,我記得總局那邊對於這次的抗戰劇好像也有提出要求。”

“就是一定要在劇裡體現出那段時期的某一個戰役。”

姜黎卡了一下殼。

哎呀,之前過於投入把這兩部劇搞成賠錢的神劇了。

完全不記得總局還提了這麼個要求。

《無名者》倒還是扣題,但這個《風起時》就......

沒事,不慌。

我姜黎可以隨機應變。

“那就......把男女主的家庭、父母弟兄、親戚朋友......都設計成參與抗戰的人士嘛。”

“我相信你們,各位都是行業裡頂尖的專業人士,我一個外行人,只能提供思路,怎麼能指導你們這些內行人創作呢!”

沒事,不慌。

實在想不出來該如何隨機應變的話。

那我就——線上甩鍋!

就這樣,暴躁姜總,無情甩鍋。

眾編劇,毫無頭緒,懵逼接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