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主住在風格粗獷的高大宮殿內,無疑是個處於統治階級的貴人。

宮殿用巨大的青石築成,每一塊都有半米長,三十厘米厚。在沒有機械的時代,建成顯然並不容易。

殿內鋪著白石地面,纖塵不染。

傢俱同樣是白石的,是玉非玉,是石非石,石椅石桌石几石條案石床,只有極少木製品。

造型仍為粗獷風格,但磅礴大氣,不容小覷。

與穿皮衣皮靴、皮繩束髮的煉器師不同,貴人穿的是絲衣絲履,束髮用玉簪。

他看到丹爐很興奮,大手筆賞了煉器師,還誇獎了幾句。

這竟然惹得煉器師激動的熱淚盈眶。

很快,煉器師被打發離開,而貴人也拿著丹爐前往某處。

行走間,風吹起他青色絲衣,可以看到上面描繪的畫面,一條細長的龍正順著建木登天。

目的地是一處空蕩蕩,完全看不出用途的屋子。

走到中央位置,貴人從袖子裡拿出一個蒲團坐下,對著地面動了動手指,不知是開啟了陣法還是開啟了某個隱秘機關,有地火騰一下竄了出來。

火焰白中發藍,溫度極高。

緊接著出現的是貴人煉丹的畫面,與玄幻文修仙文裡描寫的不同,與其說是煉丹不如說是煉藥,遠沒那麼神奇。

貴人看起來很珍惜丹爐,一直隨身攜帶,或掛在腰間,或掛在脖頸,活掛在手腕,就連沐浴都不會取下。

涵蓋日常生活的畫面很多,有教子女學習仙人形字的,有處理政務的,有打獵農耕的,有接見臣民的,有處理天災及入侵的,內容豐富。

因為畫面裡有教仙人形文的內容,裴瑾瑜還學會了此時的語言,不再單純依靠表情猜測對話內容。

隨著貴人年老體衰,他將丹爐傳給了兒子,兒子老去又傳給孫子。

代代相傳,直至一場百年難遇的天災降臨。

大雨傾盆,洪水氾濫,淹沒了部落,連宮殿也沒幸免。

貴人的後人全都身隕,丹爐也被埋在泥漿下。

一晃數千年過去,隨著地質運動,深埋黃土中的丹爐漸漸上升,被一棵大樹的樹根纏繞。

某日,有村民為蓋房子砍倒大樹,刨樹根時發現雞蛋大小的圓鼎,把它當做玩具送給了家中小孫子。

小孫子連石子都能玩大半天,更何況是一個形狀特別的“玩具”,對圓鼎愛不釋手,睡覺時也抱著。

長輩見他喜歡,便用紅繩穿好,當做護身符掛在脖子上。

自此,在母腹中先天不足的小孫子漸漸強壯起來,等到成人時,體質比常人還好三分。

家人都說是圓鼎發揮了“護身符”的作用,更加珍惜。

小孫子去服兵役,所在小隊被追擊,迷失了方向,進入一處峽谷。

谷外冰天雪地,谷內溫暖如春,處處是百花蜂蝶,累累果實。

小孫子心中大奇,找到一處腐朽的竹屋,在踏入其中的一瞬,雞蛋大的圓鼎忽然膨脹起來,變成巴掌大小,這把他嚇的不輕。

以為有鬼,好不容易逃出去後,狠狠心將圓鼎便宜賣了。

圓鼎兜兜轉轉落入一個富貴之家,被當成香爐使用。

沒過幾年,這家人不知得罪什麼勢力,竟然一夕之間被滅了門,只餘一個女孩躲在密室裡逃過一劫。

女孩立誓報仇,但沒有門路,還被人賣進青樓。

因容貌出眾,被當成花魁培養,並在十六歲成名。

當了幾年花魁,錢沒少賺,但仇人仍沒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