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真的。”她搖搖頭,“鄭老闆人品正派,兼之大兒子都要娶妻了,絕對不會搞出斷袖分桃之事。有人刻意汙衊。”

“不傳謠不信謠,這事到此為止吧。”

孟掌櫃一愣,沒想到自己還不如一個孩子,不由略有羞愧。

清了清嗓子,他道:“正該如此。”

“縣裡就沒有與黑衣人或者知味坊有關的傳言?”裴瑾瑜不死心的問。

“這個倒是沒有,不如我讓王小留意留意?他愛去知味坊串門,找做幫廚的發小趙三,興許能聽來一些訊息。”

“再說吧,許是我想多了。”知味坊人來人往,是泰和縣最大的訊息集散地。不過,她擔心打草驚蛇,惹上麻煩。

“我回家去了,有急事讓王小送信。”交代一聲,裴瑾瑜離開了聚寶齋。

此時,天已經大亮,一輪紅日從東方冉冉升起,肆意揮灑著陽光。

碧藍的天空有黑色剪尾的燕子劃過,嘴裡還叼著泥草飛去屋簷築巢。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唸完這句詩,裴瑾瑜啞然失笑。

浣溪街另一側是桃紅柳綠的河畔。

垂柳婀娜多姿,無數綠絲絛垂至河面,在風中輕輕搖曳。

桃花豔紅,杏花粉白,無數紅與粉的花瓣隨風起舞,一時間落英繽紛,紛落如雨,吹的行人滿頭滿肩,渾身都是春的氣息。

“豆腐腦,加了紅糖的溫熱豆腐腦嘍!”

“餛飩,開洋大餛飩快來吃嘍!”

“油條豆漿包子嘍!”

“辣醬面、雪菜面、香菇面、鱔絲面、爆魚面、大排面嘍!”

走到靠近縣衙的十字路口,賣早膳的吆喝聲便此起彼伏起來。

這一處是縣太爺特意劃出來給小攤販做生意的地方,中午不許擺攤,早晚不拘。

有腦筋靈活,又手巧的,便做了早膳與夜宵來賣,生意極好。

這裡不收攤費,也不用交稅,算是難得的一項惠民政策,很受底層百姓歡迎。

對,是底層百姓,以裴瑾瑜為代表的各家古玩鋪老闆顯然不屬此類。

不知不覺快到縣衙,裴瑾瑜停下了腳步,打算吃個早飯。

來到餛飩攤,她喊了聲:“一碗開洋大餛飩,一籠小籠包。”

老闆娘是位三十多歲的婦人,笑的溫婉:“客人先用小籠包,餛飩這就下鍋。”

說著,指揮兒子,一個十二三歲的少年上包子。

少年手腳利索,很快將冒著熱氣的小籠包送了過來,還加了一碟醋。

“客人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