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座有千年歷史的古城,泰和縣並不大,人口尚不足五千戶,近十分之一的人家住在縣城。

這縣城被一條玉帶般的白水河環繞,支流穿街過巷,流過城中人家的門前屋後。

本朝周太祖未發跡時路過此地,見到這樣的景色,曾吟“君到泰和見,人家盡枕河。古城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隨著太祖成為太祖,這句詩名揚天下,此地小橋流水的特色美景搭了順風車,也跟著名揚天下。

說到小橋流水,就不能不說飲馬橋與浣花溪。

浣花溪將泰和縣一分為二,為城東城西。兩岸櫛比鱗次,為浣溪東街浣溪西街,以位於中間的縣衙為核心,聚集了本縣最精華的街市、商鋪與宅院。

飲馬橋作為橫跨其上的一座石拱橋,離縣衙最近,據說因太祖路過飲馬於此而得名。

作為城內景色最佳之處,每至春日,橋頭桃花紅粉姿,溪畔楊柳綠菸絲,來踏春訪古的人絡繹不絕,不止有本地人,還有千里迢迢趕來的外地客。

此時正是承平五年,周太祖的孫子承平帝治下。

早春三月,桃紅柳綠,春鶯宛轉,飲馬橋上嬌笑軟語連連不斷,吟詩作對聲聲不停,正是在家中悶了整個冬日,出門賞春的小姐公子。

但這樣的熱鬧卻是與百丈外聚寶齋小老闆裴瑾瑜無關的。

聚寶齋位於浣溪東街街尾乙字巷八號,是家古玩鋪,出售古董字畫器物玩件,同時也收購以上物品。

從半新不舊的金字招牌,漆皮片片裂開翹起的門楣來看,生意似乎一般。

此刻,兼職鑑寶的小老闆裴瑾瑜正趴在黑漆油亮大畫案上一動不動,手裡還捏著一面鏽跡斑斑的青銅鏡。

若是靠近些,會發現呼吸已經消失,心跳也已經停止。

窗紙嘩啦啦輕顫鳴響,一陣風從窗戶吹了進來,裹挾著淡淡寒意。

這風打著旋兒轉圈,像是一個無形的圓環,緩緩靠近,套住小老闆,並沒入其體內。

不久後,小老闆支起上半身,眼神迷惘的看著周圍,這也讓他的容貌暴露在光線下。

俊美無儔!

任誰第一眼看到,腦中只會想到這個成語。

世間極難找到皮相可與之匹敵的少年,是那種杏花吹滿頭,縱被無情棄不能羞的無怨無悔無雙無對。

同樣的桃花眼、高鼻樑、薄唇,放在別人臉上是多情輕佻薄情冷性,放在他臉上偏偏就組成了一幅聖潔到讓人無法心生褻瀆的模樣。

配上白皙細膩,自帶冷光的膚色,簡直是謫仙在世。

他頭頂梳著圓髻,以烏木簪固定,未加冠,一看便知不足二十。

奇怪的是身上一襲天藍錦袍偏偏繡的是山水松樹。

這有個名堂,意為“壽比南山不老松”,幾乎是老者專用。

什麼樣的弱冠少年會用這樣的繡樣,罕見。怪哉!

此外,他身形纖細,五彩絲攢花結長穗絲絛將腰肢束起,瘦瘦一把。

小老闆迷惑的眼神只持續了一分鐘,隨即變得清亮有神,震驚、恐懼、慌亂、冷靜、喜悅等各種情緒一一閃現。

“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