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一章群起而攻之(第2/2頁)
章節報錯
“關於可控核聚變技術和反重力技術,未來10年內都會商業應用,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包括量子計算機的小型化,這三方面我想我最有發言權,這些你們無需擔心或者質疑!”秦元清淡笑道。
他提出‘雙環太空站’看起來是充滿著不可思議,可實際上卻是完全可行的,因為第四次工業革命對於生產力的提升,是極其可怕的,生產力的爆炸式增長,將會使得很多技術取得突破,誕生更多的新技術。
可控核聚變技術、反重力技術、量子計算機小型化,這三大方面都是秦元清在力推著,是主持者,他比誰都知道。
秦元清話一出,很多要在這三方面做文章的人,頓時如同內心之中遭到9999點暴擊,差點鬱悶地要吐血。
可是偏偏又說不出話來,因為正如秦元清所言,秦元清在這三方面才是真正的專家,毫無疑問的大佬中的大佬,是最有發言權的,也是掌握著最多秘密的。而他們呢,其實都沒接觸,不是那一行的,本質上屬於小白,是無法質疑秦元清這個代表著權威的大佬。
這時候,這些航天領域的專家們,終於明白了,為何很多人會稱秦元清是‘新學閥’,這簡直是萬惡的,讓你再鬱悶也只能在內心吐槽,而無法進行反駁。
“秦院士,早上你也說了,‘雙環太空站’的投資將達到驚人的3萬億,而2019年GDP總量是116.81萬億,相當於現在GDP總量的2.57%,我想這意味著什麼,秦院士你很清楚!”一個白髮蒼蒼的約莫七十歲的老者提出質疑,而且是從天文數字般的投資上面入手。
3萬億,將兩彈一星在內的所有航天航空工程歷年的投資加起來,再考慮到通脹情況,還不到這個3萬億人民幣數字的一個零頭。
3萬億人民幣的投資,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你也說了,這是相當於現在GDP的2.57%,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華夏是處於發展狀態的,特別是第四次工業革命誕生於華夏,對於社會生產力的提升是巨大的,如今的發展速度是有目共睹的。預計到2030年,國家的GDP將有可能達到300萬億人民幣,到時候3萬億人民幣的投入實際上只佔了1%,再考慮工程並不是一年之內就建完,而是分期,因此到了那時候,3萬億人民幣的投入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秦元清說道。
“再者請各位明白,下一代的空間站,不僅僅是滿足科研工作,它更是一箇中轉站,地月中轉站,甚至是地火中轉站,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也是今後可控核聚變燃料的主要來源!”秦元清說道。
可控核聚變,最佳的燃料是氦3!
氦3在地球是十分稀缺的,但是在月球上卻十分豐富,根據目前的研究,月球上的土壤蘊藏著豐富的氦3資源,估摸著有103萬噸,而這麼多的氦3資源,足以讓人類使用一萬年都還用不完。
秦元清為什麼支援月球探索工程,就是因為從人類的可持續發展,開發月球資源是必須的,而且在五十年內如果人類沒有進入星際時代,那麼人類就會被徹底困死在地球,人類社會生產力不會提高,反而會逐步的下降。
道理很簡單,地球的資源,再過五十年就會盛極而衰,越用越少,自然而然也就無法支撐著人類走入星際時代。
然後就是人類進入內耗時代!
也因此,秦元清可不是將“雙環太空站”僅僅當作一個太空科考站,而是起到人類進入星際探索的一箇中轉站,從“雙環太空站”到月球,可比從地球到月球簡單多,可以節省大量的能量。
很多人面面相覷,他們沒有想到,秦元清提出“雙環太空站”並不僅僅用於科考,而是具備著其他任務。
畢竟在他們的潛意識中,空間站就是用來科研任務的,比如國際空間站,一直以來就是從事科研的。
這還怎麼圍攻,兩者的作用、定位根本就不同。
至於技術性方面,很多技術都是要在這10年內去攻克的,而不是採用現在已有的技術,這一點其實很多人心中是清楚的。
比如能夠在太空長久存在用於建設太空站的特殊材料,這麼多年來也並非是一成不變,而是取得很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