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e3原子探針取得成功,在進入2022年之際,秦元清收到了一份特別的元旦禮物!

那就是關於碳奈米材料超導專案取得了成功!

科研團隊在透過不斷的實驗,成功發現了扭曲後的雙層石墨烯可以在1.7開爾文下實現超導!

這是超導研究中,一次歷史性突破,代表著超導材料進入一個新的天地。

雖然在理論上秦元清已經完成了構建,證明碳奈米材料也是可以具備超導效能。可是當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秦元清還是很激動的。

碳奈米材料的超導可能性被證實,將為超導材料的研究提供一條全新的研究思路!

而且相比起合金材料以及化合物材料,碳奈米材料在空間上具有極大的可塑性,這意味著超導材料的研究將擁有更多的選擇。

這是通往“室溫超導”的一小步,也是通往可控核聚變的一小步!

秦元清也利用元旦三天假期,不斷地爆肝下,終於完成了‘金烏裝置’的全部設計,這個設計中,涵蓋了取得突破的He3原子探針技術、以及作為超導材料的碳奈米材料!

秦元清將‘金烏裝置’的設計材料上傳到伺服器,有著‘女媧氏’人工智慧進行管理,核工業集團的建設負責人以及科研中心的相關人員可以有許可權檢視。

秦元清親自趕到基地,目前正在建設量子計算機中心,這個量子計算機將會為科研中心提供足夠的運力,除了這一臺量子計算機,包括中科大等在內的量子計算機以及其他超算中心都將會為可控核聚變專案提供運力,助力可控核聚變!

如果是十年前,哪怕秦元清也有現在的能力,秦元清絕對不敢朝可控核聚變下手,就是因為這其中涉及到了大量的技術,很多技術都堪稱是黑科技。

毫不客氣地說,一個可控核聚變專案,至少可以誕生幾百項諾貝爾獎級別的科研成果,足以讓上千人成為諾貝爾獎得主!

這裡面,包括了理論方面研究,也包括了工程應用方面。

不管是He3原子探針技術,還是碳奈米材料超導性研究,亦或者秦元清的‘金烏裝置’以及等離子體湍流現象模型,全部都是屬於諾貝爾獎級別的研究成果。

秦元清來到基地的第五天,核工業集團的施工隊伍正式入駐基地,開始進行‘金烏裝置’的土建、結構以及相應的施工,所需要的施工工具、材料都在第一時間運抵現場。

到了現在,科研基地的研究人員,已經達到了四千餘人,預計到了2020年國慶左右期間,達到峰值,即八千名科研人員!

再加上警戒保衛部隊、保密人員、行政人員、後勤人員,整個基地的人數超過了三萬人!

秦元清在指揮著‘金烏裝置’建設之餘,也到各個技術組轉一轉,看看各項技術的研究進度、研究情況以及遭遇到的困境,同時每天給一群研究人員、教授上上課課!

除此之外,秦元清也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對等離子體湍流問題展開了研究。

對於解決NS方程解的存在性與光滑性,以及楊米爾斯理論,更是提出強電統一理論,秦元清對於等離子湍流問題並非一無所知。

湍流問題的困難主要來自於兩大類問題,第一類來自於系統與環境的複雜性,這種複雜性來自湍流系統的多樣性。以航天器為例,隨著飛行高度、速度、甚至是區域、材料表面溫度的變化,航天器所處的氣體環境以及宏觀力學環境是不斷變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