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下一代空間站(1)(第2/2頁)
章節報錯
谷10年之後,基本可以確定這一空間站會進行退役,因為這一個空間站比較小,只能滿足3個宇航員長期駐守,這無疑是無法滿足十年之後的需求。
雖然秦元清並未主持航天工程,但是作為如今華夏的科學巨匠,秦元清的話語權還是非常重的,畢竟從理論方面而言,秦元清才是第一人。
6月8日,正當大家還在沉浸於慶祝哈工大百年校慶的時候,一場關於未來空間站研發會議在哈工大一警備級別很高的會議室舉行,參加會議的除了航天局相關負責人外,單單參加會議的技術專家就有七八十人,每一個都是華夏航天領域的精英,在華夏航天領域都有著赫赫威名。
“各位同志,此次會議的目的,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關於下一代空間站,本次會議時間為期三天,大家可以暢所欲言,出了會議室不許向外透露,保密協議相信大家心中都有數!”主持會議的是CNSA的一名領導,嚴肅地說道。
空間站,可以說代表著一個國家高精尖技術,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自然需要保密,免得因為洩密造成重大損失。
不管是在美利堅,還是在俄國,亦或者是在歐洲,華夏,關於高精尖技術都是採用極高的保密措施,這是一個國家的安全所在。
“下一代空間站,應該是超過國際空間站,對標‘聯合太空結構’公司提出的‘太空蘑菇’,可以滿足多人在空間站生活、科研!”一箇中年人躍躍欲試地說道。
‘太空蘑菇’,是美利堅‘聯合太空結構’公司計劃建造一座新型空間站。在設計上,這座新空間站呈蘑菇形,將環繞垂直軸旋轉,每分鐘旋轉4.22周,以形成人造重力。完工後的“太空蘑菇”直徑將達到約100米、長約400米。而建造這樣一座大型結構需要大約30年時間,成本接近約3000億美元。
當然按照如今情況,哪怕再過十年,‘聯合太空結構’公司也絕對沒辦法著手建造這樣的空間站。
“我認為,未來的空間站,應該是可以滿足10個航天員在空間站中工作、生活,展開多項科研工作,往返空間站也不再是採用宇宙飛船,而是採用太空梭!”有個專家提出自己的構想。
正所謂,一人計短,眾人計長。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眾人紛紛提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進行了一場智慧火花的碰撞。
秦元清並沒有先發言,而是仔細地聽著每個人的想法、意見,然後在筆記本上記下來。
參加此次會議,大家有一個共識,那就是下一代空間站,要比現在這個空間站要大很多,可以至少滿足十個航天員在空間站生活、科研,整體水平要超過現在的國際空間站,服役年限將達到20~30年!
而整個空間站的建設投資,也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
不過秦元清也發現了,大家更多的注意力是放在國際空間站,也就是第四代空間站,根本就沒有想過超過第四代空間站的哪些東西,具體的東西都是幾乎沒有的。
秦元清搖了搖頭,果然貧窮限制了現象,哪怕華夏已經發展到如今地步,可是大家的想象力依舊還停留在以前,根本沒有意識到,十年之後的華夏將是什麼樣子,將會具備哪些方面的科技,相當於當下社會是黑科技的。
以及十年之後,華夏的航天有什麼任務,因此需要什麼樣的空間站,而是基本停留在當下的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只是想要比國際空間站略先進一些。
從人類進入太空至今,空間站發展到現在,歷經四代,分別是第一代空間站‘禮炮系列空間站’(禮炮一號~禮炮五號)、二代空間站‘禮炮系列空間站’(禮炮六號~禮炮七號)、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第四代空間站‘國際空間站’。
而如今的華夏空間站,實際上相當於第三代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水平,只不過一些技術方面又領先於‘和平號空間站’,但是整體又遜色‘國際空間站’不少,不管是大小方面、質量方面、加壓空間、常駐的航天員人數方面,都相差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