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醫治(第2/2頁)
章節報錯
秦元清對著趙院長點點頭,趙院長對著一個醫師交代一下,那醫師帶著樂樂的父親去簽署意向協議書。
這時秦元清掀開被子,就看到樂樂的背頸和四肢滿是濃瘡、癰腫。
這就是白血病所造成的破壞,初期開始,面板便漸漸結塊、潰爛,直到剝脫下來,其過程將痛苦不堪。
秦元清寫了一張藥方,這時專門用來消癰方用的,秦元清說道:“從中醫消毒,熱毒蘊於內而發於外,通常面板會產生丘疹,腫塊,膿皰或節結,觸之痛苦不堪,影響生活質量,因而需要外消。”
“如果你們治療的時候,能夠中西醫結合,那麼樂樂的病情不會惡化這麼嚴重,需要謹記,化療、手術都是很傷身體的,西醫根本沒有固本培元的意識,你們也不能怎麼學就怎麼照部就搬,也要學會去思索、去舊革新,才能事半功倍!”秦元清說道。
西醫,有點像工業化一樣,是流水作業,形成操作規程,只需要按照操作規程去操作就可以了。這樣的話雖然可以大量培養醫生,但是卻也使得醫生失去了創造性,失去了可能性!
在會議室的時候,被秦元清一番下馬威,這些醫師已經沒了傲氣了,再看到秦元清針灸、按摩手法,樂樂退燒甦醒過來,明顯狀態好了很多,顯然秦元清並不是不懂得醫術,而是很精通。
這讓這些醫師哪裡還有半點脾氣,乖乖地點頭應是。
大概半個小時候,護士拿著燒好的中藥過來,秦元清用棉籤將湯藥塗在樂樂的濃瘡、癰腫處,甚至用此湯藥去除腐肉。
而這時候,樂樂的父親早已經返回病房了,秦元清道:“接下來每隔2個小時,你都需要用棉籤沾湯藥塗在濃瘡、癰腫處,有腐肉的地方也得塗湯藥。”
“好的,秦院士!”樂樂的父親連忙說道。
然後秦元清從口袋拿出幾瓶藥丸,讓樂樂的父親給樂樂餵了些米飯後,然後讓樂樂吃下一顆藥丸,秦元清將幾瓶藥丸交給段明輝說道:“樂樂這情況,每天讓她服用一顆藥丸,三天之後如果狀態恢復得不錯,就改成兩天服用一顆藥丸!”
而服用藥丸後,樂樂就漸漸地睡了過去,這藥丸具有安神作用,服藥的病人很容易入睡。
“你們要隨時關注著樂樂的情況,記錄情況,最好中醫也隨時觀察!”秦元清說道。
隨後,秦元清又將住院部裡面三個白血病情況很嚴重的孩童按照同樣的道理進行醫治,這麼四個下來,秦元清都覺得有些累,不過看到這些孩童轉危為安,秦元清也是鬆了口氣。
接下來一連十天,秦元清晚上製作一些藥丸,白天則是去了協和醫院,對於病情比較輕的,秦元清則是開藥方,同樣的一張藥方,結果藥材一樣,但是重量卻不一樣,就是藥與水比例也各不一樣,煎熬的火候、時間也大不相同。
這就是中醫難以形成流程化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必須根據不同的患者的情況,需要採用不同的藥量、醫治方法,甚至有些患者雖然是輕症,但是卻需要針灸輔助。
而中危階段的白血病患者,則是服用他製作的藥丸!
十天時間,協和醫院對於秦元清展現出來的醫術,那是心服口服,甚至樂樂都從高危轉為中危,而且看樣子不久後就會從中危轉為輕危。
也是數百個病例的病情好轉,才真正證明,目前階段,中醫治療手段更加符合白血病。
積累了經驗後,秦元清開始聯絡其他醫院,將他們醫院的病患轉移到協和醫院,秦元清也不再親自施為,而是教導學校的中醫、以及協和醫院的中醫,讓他們學會如何針灸、按摩以及藥量的輕重、藥水比例以及煎熬火候、煎熬時間。
畢竟單靠他一人,就是把他劈成兩半,也救不了全國400萬白血病患者和每年4~8萬新增白血病患者。
毫無疑問,讓其他中醫掌握治療方法,就是最合適的。他教導幾個中醫,這些中醫每個人再教導幾個,如此就可以形成爆炸指數增長。
而他製作的藥丸,也被秦元清隨意取了個名字——造血丸!然後根據藥力,又分為造血丸1號、造血丸2號、造血丸3號。
因為療效驚人,雖然不能太過破壞規矩,不過上級還是指定京城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京城天壇醫院作為試點單位,同時選擇在六一兒童節,召開新聞釋出會,宣佈華夏中醫在白血病領域取得歷史性突破,目前以京城協和醫院、解放軍總醫院、京城天壇醫院作為試點單位,全國白血病患者可以到這三家醫院官方網站進行預約,同時也爭取用一到兩年時間推廣到重點三甲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