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呢,按照道理,諾貝爾獎都會在每年10月7日開始陸續公佈,可是今年卻出了意外,出了諾貝爾物理學獎、和平獎、文學獎公佈外,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兩個重要獎項卻遲遲沒有公佈。

“各位,我們不能再這樣爭論不休了,今天晚上必須拿出一個結果,

你們都應該知道,外界都等著我們公佈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再拖延下去,將會使得人們對這個獎項提出質疑。”看著爭吵不休的眾人,拉姆斯特倫有些頭疼地說道。

奧洛夫·拉姆斯特倫,瑞典皇家理工大學機化學教授以及皇家科學院院士,同時也是17年諾貝爾化學獎評委會委員之一。

而站在他旁邊的彼得·布熱津斯基,是來自斯德哥爾摩大學的生物化學領域大牛,同時也是皇家科學院的院士以及這屆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的委員。

這一段時間裡,秦元清這個名字,幾乎承包了諾貝爾委員會一半以上的爭議,以至於他們開了好幾次會,都沒有在關於這個名字的議題上達成共識。

因為這一次秦元清和他的團隊不僅僅上了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還上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年的時候秦元清已經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了而2014。

本來一個人一輩子獲得一次諾貝爾獎,就已經是極為難得了,多少人一輩子到死也未能獲得諾貝爾獎。

與國內國家級獎項一樣,諾貝爾獎也是有很多科學家排著隊呢,他們在過往的日子裡做出重要成果,結果沒辦法在該年度得獎,有些人一等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再不獲獎就要去見上帝了。

“秦還年輕著,我認為等幾年再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他也不遲。”一個老人說道。

“呵呵,一個讓鋰空氣電池商業化、給世界能源結構帶來顛覆性變化的偉大成果,竟然都不足以立馬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什麼時候化學獎淪落到與和平獎一樣,成為政治工具了。”另外一個老者嘲諷地說道:“莫非以為秦和其他人一樣,都是任由擺佈麼,需要諾貝爾獎的光環?別忘了,秦是位大富豪,這麼做也許秦會考慮一下,設立個和諾貝爾獎差不多的獎項,到時候~~呵呵”

老者的話中意思,不言而喻。

這一次諾貝爾化學獎的爭吵,有的委員認為秦元清作出的成果足夠大,是過去幾年化學界最大的成果,按照獎項的規則和精神應該將化學獎頒發給秦元清。有的委員則是反對,反對的原因要麼是秦元清是華夏人,團隊另外兩個成員也都是華夏人,一次性給三位華夏人頒發諾貝爾化學獎不合適,從無這個先例。第二個原因就是,秦元清和他團隊的人都還年輕,可以等幾年再頒發給他們,今年先頒發給其他老傢伙,他們再不得獎,也許明年就去見上帝了,成了人間遺憾。

當然也有委員認為,秦元清的身份是數學家,是物理學家,將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他不合適,更何況秦元清是2014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距離現在才三年。

可是奧洛夫·拉姆斯特倫和彼得·布熱津斯基卻都是眼中閃過一抹憂慮,正如剛才那人所說的,要是沒把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秦元清,秦元清要是生氣了建立起一個學術獎,那麼憑藉著秦元清的名氣和雄厚的財力,將對諾貝爾獎形成致命的打擊。

“這樣吧,大家用不記名投票,少數服從多數。”奧洛夫·拉姆斯特倫說道。

實際上隨著他和彼得·布熱津斯基形成默契,那麼再有一票,秦元清就已經是穩勝了。

果然,最後結果出來了,奧洛夫·拉姆斯特倫和彼得·布熱津斯基都鬆了一口氣,實在是諾貝爾獎承受不起那麼大的代價。

同樣的道理髮生在諾貝爾生理學或醫藥學獎評獎委員會,畢竟秦元清實驗室在心肌炎的研究是歷史性突破,是近百年來人類在心臟病領域最大的突破性成果,以心肌炎成果作為契入點,可以想象人類將進入心臟病更深層次的研究,意義之重大再怎麼評價都不為過。

而評審委員幾次會議都沒辦法達成統一共識,理由也是一模一樣。畢竟科學無國界,但是科學家卻是有國界,不是每個科學家都能秉承著大公無私,總是有評獎委員會委員希望與自己交好的科學家或者自己國家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既然大家一直無法達成共識,那麼這樣,我們進行投票吧,我想這是比較公平的方式,不過我希望自己以自己的心去投出自己手中寶貴又神聖的一票,這是對自己負責任,也是對人類負責任。”

“無論今年的得住是誰,都希望大家進行保密,不會發生對評獎委員會不利的訊息!”

諾貝爾獎,涉及到無數人的利益,大家都得捧著它,一旦砸了,那麼很多人也會損失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