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都得一步一個腳印來。

秦元清可沒空管軍隊的軍工改革,此時他正參加一個高階別會議,會議的參加有發改委、華夏核工業集團以及各大部委,會議的主題是關於增加發電量。

畢竟接下來華夏用電量將會出現猛增,現有的發電量估計二三年就會無法滿足要求。

所以增加發電量是勢在必行,隨著碳中和目標的落實,節能減排已經成了大勢,火電不但不會再增加反而會進一步減少。

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只有增加水電站、風電、太陽能、潮汐發電以及核電站,而其中核電站是重中之重。

水電站,國家已經在提倡逐步淘汰效益不佳、產能落後的小型水電站,淘汰的小型水電站將數以萬計,能建大型水電的地方基本上都建了,唯一能夠考慮的就屬雅魯藏布江,哪裡水資源豐富,河道落差大,至少可以建成3~5個相當於三峽工程的大型水電站,只是哪裡又比較複雜,比較難辦。

所以重點還是風電、太陽能、潮汐發電以及核電站。

“各位同志,根據相關資料,今年我國的發電量將突破6萬億千瓦時。我們的目標是,在節能減排的前提下,到2021年,發電量達到8萬億千瓦時,到2025年發電量達到10萬億千瓦時。”領導沉聲地說道。

“領導,是不是加大核電站修建,不然的話這個目標太艱鉅了,很難完成!”一位主任提出一個建議。

“那就加快核電站修建,你們部門不是一直在研究在雅魯藏布江修建大型水電站的可能性麼,研究了這麼久,該有結論了吧,能修建就修建。一些外部因素,該努力排除還是要努力排除的,在自家修建水利設施,幹嘛老是要看人家臉色?”領導沒好氣地說道。

其他幾位領導互視一眼,心中已經有數了。

秦元清見狀,舉了一下手示意自己有意見,領導微笑地說道:“秦院士,你有什麼建議要補充的?”

秦元清對著話筒說道:“各位領導,我的建議是關於核電站的,我建議新建核電站方面,一定要考慮到今後可控核聚變的應用,為今後核電站改造成可控核聚變預留餘地。”

領導頓時來了興趣了:“秦院士,關於可控核聚變,據我所知距離商業應用還有很遠的一段路。”

“領導,您說的沒錯,如今我國可控核聚變剛剛實現1億度燃燒30秒的突破,目前世界最先進的法蘭西超導託卡馬克,在放電時間長度120秒條件下,等離子溫度為兩千萬噸。各個主要國家在可控核聚變領域的進度都大同小異,距離可控核聚變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華夏核工業集團的領導說道。

秦元清很平靜地說道:“事實上從理論方面,可控核聚變已經不具備難度了,現在限制可控核聚變的是材料和技術人員,頂多到2030年,可控核聚變一定會實現的。”

“所以從節約建造成本、避免重複建設,我建議此時設計建造核電站時預留今後改為核聚變的餘地,哪怕因此投資增加一些,也是可以接受的。”秦元清說道。

“秦院士,你說的話可有依據?”華夏核工業集團的領導問道。

“我的話就是依據!”秦元清充滿著自信說道。

其他人聽到秦元清的話,面面相覷,科學不是應該拿出資料實事求是、講道理麼,怎麼現在就像拍腦袋似的。

領導則是若有所思,隨後眼中閃過一抹堅定,說道:“秦院士的建議很有必要,暫時的增加投資,有利於節省今後的建設成本。”

領導,這不科學啊!

其他人都想吐槽,可是領導都發話了,現在再開口反駁總是不好,只好想著散會後和領導好好反應。

只是散會之後,領導和秦元清在一塊,頗有興趣地探討可控核聚變。

實際上對於領導而言,既然秦元清是最大的權威,而且一直以來表現優秀卓越,取得一次次奇蹟般的成就,那麼選擇相信秦元清話,不是最正常也是最合理的嗎?

不說什麼,單單這次鋰空氣電池,就對華夏的發展將會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