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突變(1/2)(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七百一十一章突變
距離地球38萬公里之外的月球,月球基地
投入了數以萬億計資金,整個月球基地已經像模像樣的,每天旳產出都是極其可觀的。
1號指揮基地,這是在當初1號科考站的基礎上發展出來的,足以容納一千名航天員在這裡工作、生活。同樣規模的還有2號指揮基地、3號指揮基地,這都是透過航天員以及機器人進行建造而成的。
正常航天員都是在這裡工作、生活,包括操縱生產工廠,都是在這裡進行的,只有出現問題,航天員才會在這裡出發,開著月球車前往目的地進行維修,等解決問題後就會再返回指揮基地。
這裡的氧氣、水,都不需要從地球運輸而來,氧氣直接來自於電解氧化鐵獲得鐵和氧氣,水則是透過氧氣與提煉氦3時獲得的氫氣進行化學反應獲得。
1號指揮基地的會議室中,正在舉行一場會議,五十個航天員參與此次會議。
在1號指揮基地,共有200名航天員、800名工程師在這裡生活工作,在其他兩個指揮基地,同樣也是200名航天員、800名工程師的配備,隨著指揮基地進一步擴大,基地的編制也會隨著進一步擴大!
“各位,5個小時後,一架‘大鵬’空天飛機抵達,到了休假的同志將會返回地球,崗位由新到場的同志進行頂替,此次我也在休假中,由副指揮‘邱雲’在我休假期間負責1號指揮基地的全面工作。”1號指揮基地指揮‘鄧傑’沉聲說道,鄧傑是華夏第一次載人登月的成員,在建設‘月球基地’後,他在2024年被任命為1號指揮基地指揮,主持1號指揮基地的工作。正常航天員、工程師是半年輪休一次,都是參差開的,而指揮、副指揮等幹部則是一年輪休一次。
鄧傑安排著工作,會議開了足足一個小時,才宣佈會議結束。
在指揮基地裡面,是最適合工作、生活,在這裡重力、環境與地球表面沒有什麼兩樣,蔬菜之類都已經可以自給自足,甚至還在基地裡養魚蝦、雞鴨之類的。
而且相比起地球,月球基地的設施儀器裝置都是最先進的,機器人的數量遠超人類。
開完會後,80名航天員、工程師都各自打包東西,他們都是這一次到了休假時間,將和鄧傑一起乘坐著‘大鵬’空天飛機返回地球,開啟為期三個月的休假時間。
而機器人,已經將要搬入‘大鵬’空天飛機的物資都打包好,形成標準節。
有著空天飛機,往返地球、月球變得容易多了,比坐飛機跨洲還要容易。
當到了時間點的時候,只見一龐然大物從天而降,正是‘大鵬’空天飛機,不是300噸級的空天飛機,而是500噸級的空天飛機!
這意味著它的運輸重量超過了四百噸,絕對是一個恐怖的資料!這是一艘龐大的傢伙,絕對讓人吃驚。
“劉楊姐,怎麼是你?”當鄧傑看到一個身影從‘大鵬’空天飛機上走下來,驚訝的道。
走下來的,正是劉楊,華夏第一位上太空的女航天員,如今也到了60歲,走上了太空部隊負責人的位置,理論上所有航天員都要服從她的管理。
巾幗不讓鬚眉,劉楊在完成第一次載人登月、第二次載人登月以後,隨著太空部隊成立後,就不再執行載人航天任務了,而是被調任負責太空部隊的組建、研究工作。在‘天宮號’空間站退役之後,她正式被任命為太空部隊的負責人。
而另一位第三代航天員,王亞萍同樣是巾幗不讓鬚眉,擔任著‘雙環太空站’專案現場施工總指揮,長期在地球軌道上負責指揮進行‘雙環太空站’建設工作。
可能是因為劉楊、王亞萍的帶頭作用,使得航天領域傑出女性輩出,上演著巾幗不讓鬚眉的戲碼,在航天員隊伍中,女性航天員比比皆是,超過了三分之一,表現比起男航天員絲毫不遜色。
鏗鏘玫瑰,也是女航天員們所展示著,她們的魅力和光芒同樣在太空和月球上綻放著。
“怎麼了?我就不能來!?”劉楊道,雖然已經60歲,但是劉楊卻和以前性子沒有太大區別,外柔內剛。
因為空天飛機,哪怕女性航天員到了60歲,也可以坐著空天飛機往返太空,這已經不是劉楊第一次來到月球。
“不是,不是,您可別誤會啊!”鄧傑連忙說道,對於劉楊他是非常尊敬的,作為航天員,他知道劉楊走到這一步取得了讓世人矚目的成就,背後是付出了無數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