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四章載人登月計劃(元旦快樂)(第2/2頁)
章節報錯
沒有‘雙環太空站’,人類要大規模開發月球簡直是不敢想象!
可是有了‘雙環太空站’,這就如同一個母港一般,可以使得很多事情無需在地面完成,而是在‘雙環太空站’中完成,省卻了很多麻煩和難題。
包括今後從月球開採的氦3,也無需直接從月球運送到地球,而是月球運送到‘雙環太空站’儲存,然後貨運飛船從‘雙環太空站’又運送到地球。
秦元清在‘金烏裝置’首次實驗成功後,就召開了一次‘雙環太空站’工程指揮部擴大會議,指揮部的領導層以及各大技術負責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金烏裝置’首次實驗成功,不僅僅是給‘金烏工程’打了一針強心劑、打了一針雞血。同樣也是給‘雙環太空站’專案打了一針鎮心劑,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雙環太空站’所需要的能源核心已經解決了,像‘金烏裝置’這樣的規模產生的能量足夠‘雙環太空站’使用了。
因為‘雙環太空站’人並不多,機械所需要的能量,始終比不上一個省所需要的能量,無需建設更大的反應堆。
“同志們,‘金烏工程’即將取得圓滿成功,頂多再有兩年時間,‘金烏工程’就能取得原設定的目標,那麼留給‘雙環太空站’專案的時間也不多了,過去二年時間,CNSA進行的航天活動,還是相對飽受,需要進一步的加快,從目前來看,是滯後於原計劃的時間表的!”秦元清率先發言。
‘雙環太空站’專案的主體依舊是CNSA,其中涉及到了主要的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全國各個產業鏈,科研力量幾乎是‘金烏工程’的十倍,甚至可以說,可控核聚變、反重力技術的研發,本身也是屬於‘雙環太空站’的一部分!
可是可能是以前苦日子過慣了,華夏的科研人員習慣性的一塊錢掰成兩塊錢使用,整個過程就相當的飽受,使得到了現在,已經進行的專案比秦元清列出的時間表要落後一半。
之前秦元清的主要精力是在‘金烏工程’方面,而隨著‘金烏裝置’完成首次啟動試驗,秦元清就可以騰出大半的精力,因為第二次實驗將是年底的時候,第二次實驗也不是完全建造一個全新的,而是對部分器件進行升級改造,然後實驗的目標將提升到1個小時。
在騰出一大半精力的時候,秦元清就愈加關注‘雙環太空站’專案了,這涉及到開採月球氦3作為聚變堆燃料的大事,耽誤不得,‘雙環太空站’專案延遲一年,那麼從月球開採氦3的時間也會延遲一年。
雖說以現有的技術手段,聚變堆的發電成本已經足夠低廉了,而且數百年內取之不盡,去地球開採氦3並沒有那麼緊迫。
但是秦元清始終繃著一根弦,他認為氦3還是最合適作為核聚變的燃料,一旦實現月球開採氦3,那麼至少華夏將永遠昌盛,華夏走向星辰大海就是不可逆轉的大勢,哪怕他中途出現什麼意外死了,也不用擔心華夏會失去向上之心,原地踏步。
而且相比現在的核聚變反應,氦3聚變反應不會產生中子,相對於氘氚反應來說更加安全。從剛才的角度來講,氦3聚變也是實現聚變堆小型化、輕量化的唯一可能。另一方面,現在可控核聚變已經點火,在可行技術路線與解決方案都已經明瞭的情況下,一些主要國家要是不惜一切代價咬緊牙根堅持不懈,可能20年左右就會誕生下一個掌控核聚變技術的國家。
這還是因為秦元清專門搞出了‘金烏裝置’,還搞出了大量的技術創新,由無生有,不然的話要是採用託卡馬克裝置或者仿星器裝置,也許前腳華夏剛剛宣佈掌握可控核聚變技術,後腳其他主要國家也紛紛宣佈自己掌握了。
秦元清始終相信一點,那就是在第四次工業時代,資訊的傳遞比第三次工業時代的資訊傳遞還要迅捷、可怕,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什麼技術是能夠永久保密的。
保持優勢的方法從來不是靠把門鎖上,而是永遠走在別人的前面。
“CNSA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登月,在10年之內完成3次登月,為今後積累足夠的經驗!量子通訊衛星在地月系統的資訊傳遞,必須加快實驗,爭取在2030年建立第一個月球科考站!”秦元清的語氣非常的嚴肅,且不容置疑的。
如今嫦娥六、嫦娥七已經完成了,嫦娥六號月球探測器實現月球極區取樣返回,而嫦娥七號則是對月球的地形地貌、物質成分、空間環境進行一次綜合探測,且實現月球南極著陸,開展極區環境與資源勘查,按照計劃下個月就會返回地球。
可以說,華夏實現載人登月已經不成問題了,該掌握的技術已經掌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