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其他七位航天員開始進入登月艙,登月艙並不大,七個人進入,實際上顯得比較擁擠,但是沒辦法,再大的話就不合適了,大家只能擠一擠,克服一下。

很快,‘暴風雪’號太空梭就抵達了預設登月艙投放點,阿列克塞按下按鈕,然後就見艙門開啟,一座漆黑色的蛋狀物體,從‘暴風雪’號太空梭的下方與機腹分離。

只見接下來,這個登月艙就如同一個拋物線一般,向著月球運動,如同一顆隕石,在月球的上空拉出一道弧線,墜落在荒蕪的月壤上。

此時此刻,地球上,俄國航天局指揮中心,所有人心中那根弦緊緊的繃著。

緩緩的,登月艙的艙門開啟了。

一道人影,站在了艙門口。

這正是被安排第一個登上月球表面的俄國航天局航天員‘普魯申科’,他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氣,他輕輕地躍向了艙外。身體輕盈地就像是一片鵝毛,與那漂浮的月球塵一同向下落去。

當靴底輕輕觸及了月壤的一瞬間,他只覺得全身的血液都沸騰了一樣,彷彿在燃燒。

與此同時,遠在38萬公里之外,俄國航天局地面指揮中心,在這一刻都沸騰了,爆發了整耳欲聾的歡呼聲,他們激動地彼此擁抱著,歡呼著,喝彩著,慶祝著這一刻。

不知道多少人,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為了這一刻,俄國航天界,等待了多久,等待了超過半個世紀,要是從原計劃載人登月的1967年,算起來整整63年!

“老師,你看到了嗎,我們終於實現了載人登月,你看到了嗎!”一個白髮蒼蒼的斯拉夫人老頭,淚流滿面,嚎嚎痛哭起來。

他正是‘蘇聯航天之父’的弟子‘伊萬’,曾經為了蘇聯的航天事業奮鬥終身,而此次他被邀請一起見證歷史時刻。

伊萬想起了自己老師臨終前,依舊念念不忘載人登月,可是他們這些人不爭氣,沒能成功實現載人登月,如果他們成功了,那麼蘇聯將無比的輝煌下去。可惜沒有如果......歷史從來沒有如果,偉大的蘇聯最終塵埃落定,而伊萬在那黑暗時代,甚至得去街上賣菜,甚至為了養家餬口,還賣掉屬於他的勳章。

而現在,俄國航天局,終於實現了載人登月。

嚎嚎痛哭之後,聲音越來越小,越來越小,伊萬坐在牆角,漸漸地沒有聲音,他閉上了眼睛,停止了呼吸,他親眼見證俄國航天局載人登月成功,他了無遺憾,他可以微笑地去見自己的老師,告訴他.....

這一刻,不知道有多少在俄國各地上演著,不知道多少老人又哭又笑,彷彿再次見到那個偉大的國度,隨後他們離開了這個人世間,彷彿真正為那個時代畫上一個句號。

從此以後,幾乎可以說,再也沒有那個時代的人了,那個偉大的國度只能在歷史書和一些書籍上去了解,去體驗它的偉大。

“烏拉~~~”

“烏拉~~~”

當歐洲航天局將航天員登上月球表面的影片報道出去,俄國大街小巷響起了充滿豪情而壯觀的‘烏拉’聲,他們為自己國家的航天壯舉感到自豪。

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對影片進行了剪輯,沒有出現俄國航天局的航天員登陸月球的身影,只有自己航天員‘薩米特’穿著米紅色宇航服踏上月球的幾秒鐘影片。這個影片一播放,頓時在次大陸引起巨大的轟動,無數人湧向恆河,跳入恆河中,痛飲恆河水,慶祝著自己偉大國家的偉大航天員終於登上了月球表面,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腳印,同時讓國旗插在月球表面上。

他們太激動了,這一瞬間,他們覺得花那麼多錢,完全值得,一點也不浪費。而對於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誇讚聲,湧向印度空間研究組織,讓印度空間研究組織在次大陸好好地來了一次大爆光。

而薩米特,這個航天員,從之前載人航天入太空之後,再一次地成為了次大陸15億人心目中的大英雄,他超越了自己的先輩。

同樣的,俄國航天局的航天員成功登陸上月球表面的訊息,也以閃電一般的速度傳遍了整個世界,華夏CNSA第一時間對此給予了確認,並且還附贈了月球軌道上面的‘暴風雪’號太空梭,以及在月球表面的登月艙和7個航天員。

一個小時後,NASA也才給予了確認,確認俄國航天局載人登月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