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太空變軌實驗(第一更)(第1/2頁)
章節報錯
‘暴風雪’號太空梭,從1988年首飛成功,就代表著它是前蘇聯航天的巔峰之作,是前蘇聯航天技術的集大成者。僅僅是開發太空梭系統本身就花費了13億盧布之巨,整個專案的開銷超過了200億盧布。
甚至於,連‘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都是為了解決‘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運輸問題而專門設計的,而1989年‘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揹負‘暴風雪’號太空梭的照片,也成了航天界無數航天迷心中永不退色的經典。
3架‘暴風雪’號太空梭,經過多年提升改造,煥然一新,甚至於俄國航天局的專家,還在‘暴風雪’號太空梭上面載入了主發電機,使得‘暴風雪’號太空梭不僅可以往返太空、地球表面,還具備著前往月球的能力。
而在‘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運載工具上面,不管是‘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還是最新開發出的、被重新改名字的‘北極熊’超重型運載火箭,都是世界最先進的火箭之一。
‘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雖然是在1974年研發的,直到1987年才首飛,‘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是一點也沒有過時,依舊非常的強大,‘能源號’超重型運載火箭近地軌道運輸能力為105噸貨物、地球靜止軌道運輸能力為20噸,是十年前,保持了三十年運載能力最強的世界紀錄。
而‘北極熊’號超重型運載火箭,更是俄國航天局最新的、最先進的運載火箭技術,可謂是俄國航天局耗費巨資研製成功、俄國航天火箭技術的集大成者,從其誕生以來,就成為世界最先進、推力最大的運載火箭。。
正是在這近10年時間, 大規模資金的投入下, 一項項航天技術取得了突破,航天產業鏈得以完成提升轉型, 建立了完整的航天產業鏈,所以俄國航天局才能一口氣製造4枚‘北極熊’號超重型運載火箭、4枚‘能源號’S超重型運載火箭,以及完成對三架‘暴風雪’號太空梭的改造工程。
不僅僅如此,俄國航天局還聯合其他部門, 按照當初‘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的圖紙, 花費了四年時間終於建造完成了一架‘夢幻’安225巨型運輸機,該運輸機在去年進行了首飛,也將作為‘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運輸工具,使得‘暴風雪’號太空梭的運輸問題得以解決。
正是基於航天產業的巨大發展以及航天技術的突破, 使得安德烈等俄國航天局的專家們, 對於俄國航天局的載人登月,充滿了信心。
畢竟俄國航天局的載人登月工程後面,不僅僅只有來自印度空間研究組織的前後900億美元經費,俄國航天局以及各部門也投入了數百億美元, 才有如今的結果。
“行吧, 華夏在空天飛機上面取得了領先,這並不可怕,它就如同一盞燈一樣,為我們指明瞭道路前進方向, 只要我們不喪失勇氣, 我們也遲早會迎頭趕上,別忘記, CNSA曾經是我們的小老弟。”德米特里說道。
不說俄國航天局緊鑼密鼓地著手自己的‘載人登月’工程, 進入了倒計時,此時的CNSA地面指揮中心,根據資料全程跟蹤著‘神龍’空天飛機K1, 包括將軌道上所監控的太空垃圾、衛星碎片以及附近的衛星執行軌跡都第一時間傳輸給‘神龍’空天飛機K1,畢竟此時‘神龍’空天飛機K1的速度非常的驚人, 哪怕只是一顆並不大的衛星, 都能給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K1, 報告飛機的狀態!”地面指揮中心在‘神龍’空天飛機K1入軌之後,最關心的就是飛機的狀態。
“京城, 京城,這裡是K1, 我是試飛團團長楊芳, 飛機狀態一切正常。”楊芳第一時間彙報了飛機狀態。
“1個小時後, 進行變軌實驗!”地面指揮中心說道。
“收到!”楊芳回覆道。
如今地月、地空通訊系統,早已構建得非常完善,再也不是當初‘神州五號’載人飛船那時候可以相比,那時候通訊系統非常的落後,資料傳輸非常的昂貴,通訊滯後非常明顯。
但是現在,通訊滯後已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飛機調整為自動巡航模式, 大家休息一下,1小時後進行變軌實驗!”楊芳說道。
此次空天飛機首次太空試飛任務, 不僅僅是飛機飛入太空、再從太空返回就行了,還要進行著各種實驗任務,比如飛機在太空軌道的變軌, 從理論上來說,空天飛機只要調整速度就可以輕鬆變軌,這一點上遠遠勝過飛船, 但是這事理論上的,是不是真的這樣,還得透過實際操作來進行論證。
除此之外,還要進行釋放衛星實驗,相比起用火箭發射衛星,用空天飛機釋放火箭無疑更加便捷,成本也更加低廉,衛星發射,哪怕是用輕型火箭發射,將衛星發射到太空,單單火箭的成本就讓人瞠目結舌,堪比一輛豪車,而且這其中還涉及到諸多技術。可是空天飛機不一樣,直接機械臂拿住衛星,將衛星往預設軌道一放就可以了。
當然,這些都是理論上面的,是不是真的是這麼回事,都得看實驗驗證。
雖然說,一顆衛星的重量也就在幾十公斤到幾百公斤之前,大部分也就是100公斤左右,並不大,但是這事得實驗操作過後,才能一辨真偽。
真理越辯越明,就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