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含量越高的東西,對工程師的要求越高,對細節的追求就越加細緻,一點差池都不行。

空天飛機,幾乎可以說是如今地球上技術最高的一個集合,是地球工業之花,地球工業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更是如此。

秦元清在空天飛機制造基地,待了三天時間才離開,隨後來到另外一個基地,這個基地是專門為‘雙環太空站’服務的,即‘雙環太空站’模組化建造規劃設計所,專門研究如何進行模組化建設‘雙環太空站’。

‘雙環太空站’這樣的大傢伙,要想地面這樣建設工程,註定是不可能的,透過模組化建設,以自動化組裝,如同‘天宮號’太空站一個艙一個艙建造好,發射進入太空後,再進行艙與艙銜接,這樣才能促成‘雙環太空站’的建設。

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專門的實驗室,實驗室是失重狀態,模擬太空情況,然後研發人員就是透過一次次試驗,進行模組組裝,確定‘雙環太空站’的模組化,以及組裝順序,以確保‘雙環太空站’最終實現設計功能。

甚至於,這個模組化建造規劃設計所,還可以調動超級計算機進行模擬,一次次模擬,一次次建模,一次次試驗。

“總指揮,歡迎您來視察工作。。”‘雙環太空站’模組化建造規劃設計所所長‘馮如封’親自迎接秦元清。

雖然位於清華園,但是設計所甚至都沒有打出招牌,整個設計所直接就是利用一個破舊的老樓。

“怎麼樣,完成了模組化的模擬了麼?”秦元清問道。

再有兩年時間,‘雙環太空站’專案就要從研發階段,走入實質性建造階段,其他方面都準備差不多了, 現在就差這個模組化了, 按照給定的時間期限, 模組化研發得在今年五一假期前完成所有的設計研發工作。

“大部分已經擬定完成,現在就差小環與大還的銜接工作,這個銜接的廊道, 總是出現銜接問題,自動化去銜接在超級計算機模擬下, 均以失敗而告終。”馮如封說道。

整個設計所一百號人, 都接到調令到現在, 八年時間,全部都投入在模組化地研發中, 他們克服了一個個困難,創造了一項項技術突破,甚至為了完成研發, 他們還獨自研發出適合工作的工程軟體。

雖然設計所就一百號人, 但是他們的背後, 卻是有十八所高校作為助力, 研發任務被肢解開來,交由高校進行攻關。

“走, 我們去看看!”秦元清倒是感興趣了,按照他的設想,模組化建造設計工作應該是會比較順利才是, 現在竟然被卡住了,前進不得。

馮如封帶著秦元清來到會議室, 然後讓技術人員開啟液晶屏,液晶屏連線著電腦, 頓時就見到火箭運送著在各個工廠建造完成的模組,打入了太空中, 來到了設定好的軌道,然後在地面指揮中心的控制下,一個個拼起來,在加速的情況下,只見‘雙環太空站’的小環,以肉眼可辨的速度在成形著。

前期,都是透過火箭發射將模組化的艙打入軌道, 可到了2035年就變了,變成了採用運輸型空天飛機模式,將模組化的艙送到太空,然後進行拼接, 如同堆積木一般,最終在2040年,建成了第一環的小環太空站。

隨後,在2040年~2050年,只見大環的太空站不斷地拼接成形。結果在最後一部,中心艙與大環的銜接,出現問題了!

“總指揮,問題就出在這,我們嘗試了各種辦法,都沒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馮如封按了一下暫停,指著這個環節的建造中的一個片段。

超級計算機模擬下,這裡顯示出現問題,那麼說明建造的過程中,大機率也是會出現這個問題。

秦元清沉吟了一下,看著液晶屏上,那被放大的部分,思維快速地運轉起來。

對於‘雙環太空站’而言,中間兩個稍顯大一些的地方,是大小環太空站的能量核心所在,安放著兩個‘金烏裝置’以及所需要的磁流體發電機組,這兩個地方是整個‘雙環太空站’的能量核心所在,承擔著整個‘雙環太空站’的執行能量所需。

前後、中間的其他艙,看似是軸,旋轉軸,實際上是實驗艙,擔負著今後在太空中的各種實驗、科研任務,那裡面是完全的太空失重狀態。

而兩個大小環是工作區、生活區、娛樂區,同時也是空天飛機與太空站銜接所在。

那一個個口,都是為今後與空天飛機銜接所預留的。

而廊道,是航天員去能量艙、實驗艙的通道,同時也是能量艙將能量傳輸到大小環的通道,這一部分因為涉及到電網,所以反而是需要依靠航天員進行施工。

所以,廊道一旦無法完成,就代表著大小環是沒有能量來源的,也無法前往實驗艙。

“馮所長,你們論證一下,這廊道與前後銜接處先建造,中間再施工這個方案如何?”秦元清指著那處被標紅的地方。